軍師中郎將 作品

第二百二十三章 漢中太守

 當楊清得知曹丕死了的時候,已經是他回到成都的第三天了。

 不知不覺中,曹丕篡漢已有七年之久,魏國根基日益穩固,北地百姓久不見漢家旌旗,怕是要對漢室的記憶越來越淡了。

 「曹丕病忘,曹睿繼位,曹真、曹休、陳群、司馬懿輔政,曹丕倒是安排得精妙啊!」議事堂內,諸葛亮笑著對眾人說道。

 曹真曹休都是宗室,但血脈偏遠,有他二人執掌兵權,既可保證兵權握在曹家人手中,又不至威脅大宗帝位。

 曹魏向來就有以偏遠宗室或宗親執掌兵權的成制,諸曹夏侯與國同戚,一旦這些人人才斷層,曹家的皇權就有危險了。

 而陳群和司馬懿,一為穎川士族領袖,一為河內士族大姓,皆是河南士族在朝中的代表人物。

 曹操起家以荀家、陳家這些河南士族為根基,立國後這些人及其後輩佔據曹魏朝堂諸多高位,曹睿要想坐穩皇位自是離不開他們的支持。

 四個輔政大臣,兩宗室兩外姓,各有所代,相互制衡,曹丕這手安排還是極其漂亮的。

 屋內自諸葛亮以下,都是季漢的精英人才,當然看得出曹丕這手背後的深意,皆言有這四人輔政,曹魏政局當不會出現大的動盪。

 「偽魏政局驟然一變,諸位以為我等該如何行事?」感慨了一番曹丕的安排之後,諸葛亮正色問道。

 向朗作為丞相府諸吏之長,先言道:「丞相,曹丕臨終前雖精心安排陳群等人輔政,但曹睿畢竟初登大寶,一兩年內根基不足,此乃難得良機,某以為興復之機已到。」

 這已是府識,在場之人聽了皆是興奮不已,馬謖和楊儀二人躍躍欲試之神情更是展露無遺。

 「可某聞那曹睿雖然年輕,但沉毅明敏,極有見識,昔年就深得其祖曹操的喜愛,就算他根基不穩,怕是也不可小覷。」張裔不放心地說道。

 馬謖聞言眉頭一皺,不滿道:「君嗣公,何必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興復漢室豈可畏難懼強?就算那曹睿是一時明主,但沒個兩三年,他怕是也難以穩固根基,故而這一年最遲兩年間,就是我等北伐中原的天賜良機,不可遷延遲緩,誤了大事。」

 「幼常說的不錯,這一兩年內出兵北伐勢在必行,若是貽誤戰機,我等必悔恨終身。」楊儀也附和道。

 聽到兩個後輩連著反駁自己,張裔也不以為杵,捋了捋鬍鬚,笑而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