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104章 新的機遇2

 

 張全義應該算是亂世泥淖中的一股清流,他的個性相當鮮明,在整個殘唐五代時期獨樹一幟。

 他不好聲色犬馬,不追求驕奢淫逸,也不貪戀權力,更不喜好殺戮攻伐,一切一切那個時代的流行標籤都不曾出現在他的身上。

 他唯一關心的,就是“三農問題”。他最擅長的就是勸課農桑、恢復生產,引導人民休養生息。

 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向張全義同志學習。

 接管洛陽的張全義,手下只有一百多人,而他們卻肩負著守衛城池、維護治安、恢復生產的重任。

 張全義首先從這百餘人中,精挑細選出18人,作為“屯將”,每人配發一面旗子和一張安民榜,分遣到洛陽18個縣,到各村中招撫百姓,勸撫吸收流民、難民。

 然後降低刑罰標準,規定只有犯殺人罪的才判死刑,其餘的一概從寬、從輕發落,通常只是口頭教育或鞭笞而已,最大限度地釋放生產力。

 第三是免收租稅,種田不納糧。最大限度調動百姓的生產積極性。

 這就是張全義的新官三把火。這一套操作下來,“民歸之如市”。老百姓像趕大集一樣從四面八方歸附到洛陽,為經濟復甦打下基礎。

 接下來,張全義又挑選了有經驗的教官,對青壯年男子開展短期速成軍事教育,使之可以抵禦強盜的侵襲。

 短短几年之後,洛陽城漸漸恢復了往日生機,“桑麻蔚然,野無曠土”。各縣不僅能夠自給自足,甚至已經有充足的盈餘可以供養軍隊,大縣可養七千人的部隊,小縣也能養兩千人以上。

 張全義經常外出視察工作,如果發現田裡的農作物長勢旺盛,便會把農田主人叫來,賞賜給他好酒好飯,還讓他給手下官員分享種植經驗,讓各級領導學習探討;種植、養殖大戶喜獲豐收時,張全義就會到農戶家裡,開表彰大會,賞賜給他們衣物茶葉等。

 非常平易近人。

 但,有時也會發怒。

 每當看見田地荒蕪,他也會召集當地百姓,當眾責打該田主人;如果農田主人辯解說是因為缺少耕牛和勞動力,那就把他的鄰居叫來,厲聲責問鄰居為什麼不幫助這個人。而一旦鄰居表示認錯,伏罪懺悔,張全義又會立刻赦免他,“下不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