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臭蛋 作品

第973章 錢元瓘襲位(第2頁)

 錢鏐去世於後唐明宗長興三年3月,當時的中原一片生機勃勃宛如井噴:

 因夏州党項人阻斷貢路,明宗李嗣源詔令出師討平;而西川的孟知祥也成功吞併了東川的董璋,一統蜀地。

 党項人至多算是蚊蟲叮咬,西川孟知祥才是明宗的心腹大患,權臣安重誨積極推進對西川動武。所以其他地區必須要穩,後唐明宗朝承認了錢元瓘的合法性,吳越國的這次權力交接沒有受到外界的任何阻力。當然,後唐別有用心地封錢元瓘為“吳王”,注意,不是“吳越王”。

 902年,被困鳳翔的唐昭宗封淮南楊行密為“吳王”,此後楊渥獲封“弘農郡王”,但是楊渥的這個封號是徐溫等人脅迫滯留在淮南的中央宣諭使李儼代表大唐給的,其法理牽強,基本屬於自娛自樂;912年,徐溫等人向楊渭勸進,自封“吳王”;920年,徐溫又將楊溥迎為“吳王”。也就是說,自打楊行密死後,淮南政權中的“吳王”稱號就不再具備官方的背書,而是僭越自封。

 中央朝廷在933年封錢元瓘為“吳王”,道理就跟朱溫當初任命錢鏐為吳王兼淮南節度使一樣,挑撥江淮雙雄的矛盾,讓他們互相消耗,駕虎驅狼的老套路。

 提到後唐的這次封賞,還有一個小插曲。後唐以吏部侍郎張文寶為宣諭使,泛海而來,因為當時淮南佔領了虔州,使得吳越國與中原的陸上交通線阻斷。躲的就是淮南,結果在海上遭遇大風,船帆被吹壞,船隻漂啊漂,漂到了淮南境內。

 楊溥熱情款待了張文寶一行人,“你們是要去那邊啊?好,好,哦,封他‘吳王’啊?巧了,我也是‘吳王’……”經過一番好吃好喝的激情交流之後,楊溥拿出鉅款賞賜張文寶使團。張文寶堅守底線,分文不取,隨後,楊溥大度地禮送張文寶等抵達杭州。

 回頭請再看一眼那個時間節點,933年。這一年11月,李嗣源駕崩,11月29日,李從厚來到京師,並於12月1日在李嗣源柩前即皇帝大位,弱勢的李從厚亟需穩定四方,於是冊封錢元瓘為“吳越王”;

 百餘天后的934年4月,李從珂推翻李從厚,宣佈即皇帝大位,作為篡權者的李從珂同樣亟需各方的認同與支持,在6月同樣冊封錢元瓘為“吳越王”,並於936年正月派使者送來吳越王金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