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嵐 作品

第一五一一章 工具、鬧劇和棋子(上)


動能輔助裝甲跑動時的關節響動全部藏在雨幕的“嘩啦啦”背景音下,高度接近三米的他們在這時的雨幕中連同黑影都不存在。交織的灰白色帷幕一時間成為隔絕組織成員與他們間的障礙,可這種障礙起作用的時間不會很長,等到距離拉近,溫度感知能力終將成為代表死亡的眼睛。

早已經模塊化的武器正在展開甦醒。那是一挺掛載與手臂下的速射機槍,三角形的聯裝槍管,不到七毫米的口徑,裝有與之配套的消焰器,幾乎可以在小口徑下杜絕槍口火焰的產生。

強大的後勤保證與信息源,使得他們的認知中,這場大暴雨是一件已知的事情。具體落下的時間或許稍有一些偏差,可也只在一個小時內。早已經做好對應的準備,雨珠打在嵌合式合金片上,繼而順著流線型、具有一定工業美學的身體匯聚成流,最終匯聚於地面。

裝甲內部的微型計算核心已經開始全力工作,根據事先為每一個人調試好的程式,動能裝甲的輔助作用開始顯現。可以正面硬抗下幾發酸性白金子彈的防禦能力是他們最大的依仗,而裝甲帶來的力量和速度,以及除去靈活外各方面的提升,則是裝甲啟動後能讓其內手術者成為殺戮機器的基本要素。

頭部面罩外的一層薄金屬片這時展開,露出透鏡一樣的玻璃觀察窗。它可以極大限度的匯聚周圍的微弱光線,類似機械式的微光視力,配合手術者自己的視力,能看做是在微光捕捉上再做了一次物理加強。且作為一種加強視野範圍的廣角,同一角度所能觀察到的東西也遠比手術者的眼睛多上幾層。

五人為一個小隊,每一個小隊都有一名溫度感知型手術者作為信息源頭。航彈落下產生的火焰就在遠方,每個小隊都計算著與敵人的大致距離,相互聯合,有序保持著大圓弧的包圍圈。

自由攻擊只是一種方式,身穿輔助裝甲的他們也明白雨夜作戰下的難度與危險。目的是催動炮擊下撤退的敵人,使得他們向著包圍圈的缺口撤退,最終將之驅趕到預定的範圍內。殲滅敵人的手段是最後一輪炮擊。動能輔助裝甲內的人不明白指揮者為什麼會制定這樣的計劃,他們大多數人都認為僅靠著自己這些小隊成員,就足以讓炮擊下存活的敵人減員到個位數。

丟棄掉重型武器的敵人已然不能威脅到動能裝甲。氣動武器是充滿不確定性因素的點,不過相比較用加了塗層的子彈在遠處進行密集的掃射,他們更加喜歡啟用背部的四枚濃縮火藥炮彈進行轟炸,亦或是用動能裝甲的冷兵器切斷敵人的身體。

大片航彈有序落下,動能裝甲的行走在十來米後變成奔跑。十幾個小隊組成的圓弧形包圍圈逐漸縮小,距離也逐漸逼近可觀察到敵人那一條邊界線。手指已經壓在手套中的按鈕上,等到去到邊界線內,一片橫向撒開的子彈切割線就能展開。

與此同時,正在極力壓制身體的卡西亞突然感覺到了引發這種狀況的危險源頭消失了。遍佈全身的危險信號一時間失去預警的目標,極短的時間裡,便已經從卡西亞的感知中消失不見,徹底隱去。

吐出一口熾熱的氣體,卡西亞看向黑暗中的某個方向,隨即收回目光,專心扛著行李跟在伊莎他們身後。

“實驗體和我之間的感應探測。”拉爾薩國那一晚沒有任何預兆的危險感應記憶在腦袋中浮現,卡西亞知道這一次是相同狀況,驟然升起的危險感應和那一晚有著太多的相似之處。他記起幾天前那些自己未曾見過的拍攝的照片,“大概已經有一小部分在帝國內部散佈開,一時間的信息交匯造成了敵人在信息上的較大沖突,所以才會在這時弄清楚具體情況。那過後的感應探測不會少,過後或許還會有幾次才對。”

藉著半空中不時傳盪開的雷聲,卡西亞拋開思考,繼續觀察周圍。

“敵人已經開始包圍!所有成員立即沿鐵軌,向四點鐘方向全速撤退!”不久前斷開的男子貓頭鷹的聲音突然接續上。數顆猩紅的信號彈先後升起,繞過彎彎曲曲的路線,在半空中連成一條模糊的小弧形,告訴了組織成員大部分敵人現在所在的大概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