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老五 作品

第1322章 “穿越者”——沈括

 沈括記錄了人工磁化的方法,並用人工磁化針來作試驗,對指南針進行深入研究。 

 沈括比較了指南針的四種裝置方法:水浮法,碗沿法,指甲法和懸絲法,指出懸絲法最優,並做了相應的分析。 

 磁偏角指地球表面任一點的地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的夾角,即磁針靜止時,所指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 

 沈括在世界上最早經實驗證明了磁針“能指南,然常微偏東”,即地磁的南北極與地理的南北極並不完全重合,存在磁偏角。 

 在光學上面,沈括通過觀察實驗,對小孔成像、凹面鏡成像等原理作了準確而生動的描述,他用“礙”的概念,礙也就是現在的焦點,指出了光的直線傳播、凹面鏡成像的規律,並把光通過“礙”成像稱之為格術,即現代光學中的等角空間變換關係。 

 沈括還對平面、凹凸面等鏡面成像的不同進行研究,注意到表面曲率不同與成像之間的關係,並以此對“古人鑄鑑”時正確處理鏡面凹凸與成像大小的關係進行了研究與分析,提出若將小平面鏡磨凸,就可“全納人面”。 

 在聲學上面,沈括通過對聲學現象的觀察,注意到音調的高低由振動頻率決定,並記錄下了聲音的共鳴現象,這比西方早了五百年。 

 ······ 

 在化學上面,沈括更是牛叉。 

 這也是扶蘇最為看重的地方。 

 據沈括《夢溪筆談》記載,信州鉛山縣有苦泉,也就是現在的硫酸銅溶液、流而成澗。 

 舀取泉水煎熬,就能得到膽礬,也就是硫酸銅,熬製膽礬就能生成銅,熬膽礬的鐵鍋,日子久了也會變成銅。沈括的這段記錄,即溼法鍊銅,利用化學置換反應的方式提煉金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