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金河谷

“快點,快點,把工具都裝上船”

 “手腳麻利點”

 “煤裝到蒼鷺號上”

 北港碼頭一片忙碌的景象,一輛輛大車滿載著各種物資運來,水手們負責往船上裝。

 人手短缺就要求船隊的水手們身兼多職,需要他們裝貨的時候也得裝貨,好在船隊待遇很好,倒也沒什麼怨言。

 這是準備前往金河谷的運輸船,經過幾天的努力試驗,反覆驗證,金礦石熔鍊方案確定了下來。

 或者說稱呼其為金礦石不太確切,經過反覆碾碎、漿洗、篩選、熔鍊,那一箱子礦石煉出了黃銅、白銀還有黃金,以及一堆不確定的碎渣。

 其中黃銅的份量最多,白銀和黃金則要少的多,可這絲毫不影響礦藏的價值,因為金子這東西之所以貴重,就是因為他的產量天然就少於其它金屬。

 更何況,這年頭銅錢才是消費主力,銅同樣代表著金錢。

 於是,這個不知名河谷被正式命名為金河谷,首批被徵調的鐵匠和礦工,即將搭乘蒼鷺號和藍寶石號前往金河谷,進行礦藏開發工作。

 儘管北港經過最近的大移民,人口數量增加不少,可是北港的勞力依舊是短缺狀態,東挪西湊也不過抽調了三百人手。

 就這也讓北港的各項建設受到了影響,管事們紛紛派人去各個村子傳話,有農耕忙完了暫時沒啥事的人,可以來碼頭附近做工,大米飯管飽,還能領點鹽、布之類的回家,補貼一下家用。

 一同前往金河谷的還有張小白,最近北港沒什麼大事,有盧師爺和眾多管事們張羅,張小白暫時清閒了下來,所以,趁著機會帶上小阿爾去金河谷看看。

 金河谷距離北港非常近,搭乘蒼鷺號,不過小半天,便到達了目的地,群山間的一片谷地。

 對照原來的地圖冊,北邊是後世的基隆港,南方不遠便是寶島東部的宜蘭平原,同樣也是預備的糧食產區。

 金河谷不適合大規模耕種,兩側的山地並沒有給谷中留下太多空間,一條小河自山中淌出,經過亂石叢生的河谷,一路向東奔赴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