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同我一樣(第2頁)

 陳文止蜷縮的腳趾一點點展開,腳背也往前湊了湊,緊緊地貼上那唯一的熱源。

 ——

 次日一早。

 大柱子拿出一疊厚厚的零散紙幣,“老大,這是最近賣糧食和杏脯的錢。”

 二柱子也報告最近的動態,“糧食方面的需求和往常差不多,倒是杏脯,能明顯看出買得人多了些。”

 “正常,喜歡這一口的,見咱們賣得便宜,吃好了必定會再來的,還有極大可能推薦給身邊喜歡吃這個的人呢。”一切都在蘇木的預料之中。

 當初,她試做的第一批僅在幾日賣光後,蘇木就知道,杏脯的後續銷量絕對不會差。

 前幾天,蘇木把大柱子和二柱子叫來,還有陳文止,四人把那幾顆早熟的杏樹上,無人理睬的山杏陸續摘下,拿到蘇阿婆家制成了杏脯。

 期間阿婆也跟著忙活,幾人忙了近半月的時間,才把那幾棵樹的山杏全部做成了杏脯。

 起初她還愁存放的問題,怕保質期短暫,從而腐敗變質。

 直到陳文止說出,‘曬得幹一些,還要經常拿出來曬,放置的地方也得是通風的,這樣做差不多能存放幾個月,保存得更好些有可能放置半年。’

 一句話打消蘇木的顧慮。

 放開膽子買了大量的白糖,製作起來。

 為了能保存更久些,後期的杏脯都特意曬得比以前幹了一些。

 重量自然也會有所減少,比如以前十斤沒有去核的山杏,能出將近三斤的杏脯,那麼現在,至多也就兩斤了。

 一棵山杏樹,頂多產出五百斤的山杏,也就是說能出一百斤的杏脯。

 深山裡這種早熟山杏樹大概有七、八棵,她們差不多做出了不到八百斤的杏脯。

 五月份做的這些差不多能賣上三兩個月了。

 等六月份,普通的大黃杏下來,她們就可以做更多,能一直賣到快入冬。

 反正深山裡的杏子也是沒人吃的,爛在地上很是可惜。

 蘇木覺得,她這也算是廢物利用了。

 想到前兩天做得一大批杏脯,二柱子咂舌,“你說,還是這鎮裡的人賺得錢多哈,哪裡像咱們鄉下的泥腿子,有些人家飯都快吃不上溜了,哪裡會尋思買什麼零嘴吃呢,也就這些城裡人,才會隔三差五地買杏脯這種沒用的東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