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楓庸雅 作品

第147章 賊認作父2(第2頁)

 而幼宜卻顧不得其兄的感慨,問向陳楓:“這麼連排成院的鋪子,打算經營哪些行當?”

 陳楓笑指幡旗,回道:“你瞅瞅。”

 “楓茅濟世堂?先生也參與了?賣溫度計?”幼宜接連三問。

 當初在茅山,陳楓製出楓雲散(柳白粉)、聽診器和溫度計後,為了集思廣益博採眾長,聯合大唐醫家,組織、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便借白雲子之名,立了“楓茅濟世堂”的名號。其中過程,幼宜都在場。故待其看到幡旗時,就立刻想到了溫度計。

 陳楓回道:“溫度計不是長久之計,聽說現在已有仿製,只是略微粗糙些罷了。我手上已有一個殺手鐧,乃大蒜精膠囊,你們尚不知曉。此藥可治百病。將來則是外科手術技和手術器械,這要仰仗先生他們研製。屆時推廣至大唐,既能造福於民,還可日進斗金。這些藥物和醫技,一旦面市,就連朝廷都要支持,不怕壞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除非我不要,否則誰也搶不走!”

 在陳楓的計劃裡,對於大蒜精和膠囊,工藝要比溫度計複雜得多,到時大蒜精和膠囊分開生產,也能很大程度上防止洩密。而外科醫技完全不怕竊密,到時朝廷還會求著他們培養醫生。

 這樣培養出更多的外科醫生,不僅為大唐百姓服務,更要為上下官員尤其是軍隊服務。軍隊可是大客戶,立唐以來,朝廷可是一直對外用兵呢!有杏林名望和朝廷做靠山,誰敢豪取強奪?

 此刻陳楓神色凜然,有睥睨天下之態。

 陳楓的本事,幼宜是最清楚不過的,往往就能出其不意,想出一些前所未有的東西。

 只見其拍掌讚道:“哦?原來你用濟世堂的名號,就是想用楓雲散和溫度計積累下來的名望!”

 陳楓則擠眉眨眼笑道:“聰明如你,再猜猜還有其他什麼營生?”

 幼宜看著另外兩面幡旗,回道:“楓茅仙露,做酒肆。楓茅香舍...是桂香露?”

 陳楓哈哈一笑:“這些產業,將來你可得看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