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戶陳公 作品

第69章 過函谷渡黃河

崤山與黃河之間有一條著名的峽谷叫做“崤函古道”。

 在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據函谷關天險東拒六國,而崤函古道到咸陽暢通無阻,一馬平川,還可以從黃河上運輸糧草、軍兵支援函谷關,所以易守難攻,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居關中四塞之首。

 自漢代以後,函谷關的戰略意義就被崤函古道另一端的潼關所取代,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成為了春秋戰國時期的歷史傳說和教科書中的一段文字,這裡就不再詳細贅述了。

 寧康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陳望一行人渡過洛水,沿秦嶺支脈崤山的北麓餘脈邊緣,來到了函谷關。

 陳望本可以從崤函古道經潼關,再到長安向西北可以節省大量體力和時間,但歷來謹慎的他深知去了長安風險更大。

 因為那裡是氐秦的老巢,稍有不慎就可能被全部俘虜。

 堂堂大晉三品平北將軍、兗州刺史、廣陵公在長安被俘獲,那就鬧了大笑話,

 所以他選擇了繞道從曹魏函谷關(歷史上有三個函谷關,還有秦函谷關、漢函谷關)渡過黃河,走蒲阪向西渡過黃河,經氐秦把守不是很嚴格的馮翊郡(今陝西渭南市大荔縣周邊)、北地郡(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附近),再去安定郡。

 其實這也是他參考了三國志中,曹操潼關大戰馬超而不能勝之,於是暗中遣徐晃、朱靈從後夾擊所走的路線。

 只不過徐晃從蒲阪西渡黃河是引兵向南,陳望西渡黃河繼續向西。

 一行人在函谷關外租用了二十幾個當地村民的羊皮筏子,載著人馬北渡黃河。

 陳望站在羊皮筏上,手搭涼棚向西望去,頭頂是藍天白雲,黃河像一條金色的巨龍,從遠處天際奔騰咆哮而來。

 氣勢磅礴,逶迤不息。

 兩岸崤山、中條山層巒疊嶂,綠意盎然,連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