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援助的代價(第2頁)

 一邊解釋還一邊貶低了倭國士兵。

 朱林直接奪命三連問懟的豐臣正南啞口無言,因為朱林說的句句在理。

 “因此呀,我要給你們定製,工匠得加班加點的幹不過你們,想要快的話也不是不行。”

 “有什麼條件您儘管開口?”

 “得加錢!”朱林得意和為難的說,但是已經化身加錢去世的他,內心早已經是心花怒放。

 “你…”

 “你們這實在是太過分了,哪有坐地起價的。”

 “看你這話說的,不坐地起價,難道騎你臉上起價嗎?這是加班費,你想想,如果工人一天干四個時辰,需要兩年,如果我召集更多的工人,是不是也要付出更多的工資,一天三班倒,晝夜不停的給你們製作鎧甲,是不是我也得付加班費?要求一個三倍四倍的薪資不算過分吧。”

 “天子都不能拆遷餓兵,何況是我這個王爺呢?讓他們加班,我可是真給加班費呀,那些人之所以願意給我賣命,就是因為我大方,我願意給錢。”

 “不過,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如果你們願意等待一下,也並不是什麼壞事。”

 朱林猜測,倭國戰事更加的不利,如果他再拖上個三年五載豐臣家族,可能就要完犢子了。

 “可是我們確實拿不出三倍的價格呀!能不能先行賒欠?”

 “可以啊,直接給你來一波九進十三出,順便給你再來一波利滾利,當然了,也可以用一些珍貴的資源來換,比如礦石,比如人口。”

 在古代勞動力和人口才是最珍貴的資源。

 唐朝的時候養了六十萬的精兵,他們為什麼可以養的起,唐朝四處打仗,每次打仗都可以掙得盆滿缽滿,屬於以戰養戰而不是勞民傷財,每到一地勝利之後便會掠奪財富和人口,補充自己的損失。

 當然了,這種情形得建立在大唐強盛的基礎上,才可以做到,同樣,宋朝為什麼做不到?那是因為他太菜太弱了。

 此消彼長,大唐每一次對外戰爭進行勝利,便會開始掠奪人口資源財富,被掠奪的國家只會越來越弱,而掠奪的大唐只會越來越強,此消彼長,周邊國家只能臣服。

 打仗也是一個技術活,並不是每次打贏就可以了。打仗是政治的延續,你得讓打仗有利可圖。

 能夠打贏那只是最基本的,能夠血賺才是最終的目的,因此朱玲美髮動一次戰爭必然就要有所圖。

 對付北元,收穫了不少的牧民以及大片的土地,牧民可以充當勞動力,而嶺北以南全部就成為了大明的馬場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