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重農抑商也是弊政?(第2頁)

 他的父皇朱元璋農民出身,從小沒少受到商人欺負,對商人一直沒好印象。 

 之後。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首先便立下重農抑商的國策。 

 鼓勵農民開荒拓土,勤勞耕種,輕徭薄賦,興修水利。 

 同時。 

 壓制商業發展,加徵商業稅,打擊商人壓榨農民。 

 在這一政策下,元末農民最底層的生活狀況,逐漸有所改善。 

 “先生,這不對吧,據我所知,朝廷設立重農抑商的政策,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農民的生活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朝廷的賦稅一直都很平穩,貌似並沒有問題啊!” 

 在朱樉看來,父皇設立重農抑商國策,讓農民生活有了保障,國庫也漸漸充盈。 

 比元末農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不知道好了多少倍。 

 元末農民除了受蒙元韃子欺凌外,同時還受商人巧取豪奪。 

 有鑑如此,他對林澈的話,存有疑問。 

 雖然,朱樉對林澈的學識佩服的五體投地,但林澈不是聖人。 

 何況就是聖人也有錯的時候。 

 朱樉還沒來得及說下一句,便被端著酒杯的林澈打斷了。 

 “你覺得沒問題,那是因為你眼界不夠開闊。” 

 “想問題不要想當然好不好?” 

 “不錯,在你眼裡農民的生活,是有了改善,那是相較於歷史上最黑暗的元末時期。” 

 “不說遠的,就看百年前的南宋,雖然打仗不咋的,可是人家那是真的有錢啊!” 

 “龜縮在華夏東南一隅的南宋,一年的稅收相當於大明王朝十倍的稅收。” 

 “南宋面積小,地少人多,為什麼還這麼有錢。” 

 “人家不是靠農民種田,從地裡摳出的那麼點賦稅。” 

 “靠的是商業、外貿,南宋商業高度發達,讓彈丸小國變得極度富裕繁華。” 

 “所以說,朝廷不要總把目光盯在農民屁股底下那片土地。” 

 “農業那點稅賦,跟商業做大後的稅賦比起來,簡直九牛一毛,不值一提。” 

 林澈說的激情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