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挺進白沙瓦(第2頁)

 負責率領殿後部隊的將領,是徐晃。

 呂布和徐晃告別之後,帶著自己的萬人軍團,也開始出發了。

 按照龐統的計劃,呂布軍團會先向北走,然後再繞個大圈子往西走,避開泰若斯的大軍之後,再渡過印度河,直奔白沙瓦。

 在泰若斯看來,呂布這支軍團就像是準備回北部山區輪換的部隊,應該不會被泰若斯太過注意。

 泰若斯的確沒去理會呂布的這支萬人軍團,除了派遣一支十萬人的大軍渡過印度河,襲擊漢軍營地裡的留守部隊之外,帶著其餘的四十萬大軍,追著漢軍的主力部隊,去呾叉始羅了。

 徐晃見北貴的大軍開始渡河了,立馬就帶著殿後的部隊開溜了,只給北貴的大軍留下一地的生活垃圾。

 呂布收到泰若斯大軍離開的消息之後,也不急著轉向,打算等泰若斯的大軍再走遠點,再來轉向。

 一連走了三天,呂布才帶著軍團,轉向西邊,繼續前進。

 往西邊走了兩天,離開了曹操掃蕩過後佔領的控制區,進入了北貴的控制區,這裡生活的北貴人還有不少,呂布開始加快軍團行軍的速度,迅速向南前進,穿過了這片區域。

 等呂布軍團向南走了兩天,越過了印度河,離白沙瓦不到兩百里地了,這麼點距離,呂布軍團快速前進的話,只要兩天就到了。

 這麼一支萬人規模的漢軍,在北貴的控制區裡橫衝直撞,消息早就傳到韋蘇提婆的手裡了。

 韋蘇提婆一看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漢軍的這支萬人騎兵軍團,應該就是打死了阿達爾,打爆了賽蒙斯的那支騎兵軍團。

 原以為漢軍的這支騎兵軍團傷亡不小,已經放棄了突襲白沙瓦的計劃,沒想到,這又捲土重來了。

 不過,幸運的是,韋蘇提婆前一陣子,剛把阿達爾和賽蒙斯的殘部都召回了白沙瓦,加上白沙瓦自身的守備兵力,現在有近兩萬的騎兵,以及近十萬的步兵,再加上城內可以動員的大量的青壯,韋蘇提婆並不擔心白沙瓦的安全。

 韋蘇提婆現在猶豫的是,是放這支漢軍到白沙瓦來,倚靠白沙瓦堅固的城防,消滅這支漢軍,還是派遣大軍出城作戰,在半途消滅這支漢軍,不讓這支漢軍靠近白沙瓦。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韋蘇提婆一時也無法下定決心。

 放這支漢軍來白沙瓦,好處是可以倚靠城防,抵消漢軍騎兵作戰的威力,用最小的代價,消滅漢軍,避免自身出現重大的傷亡。

 壞處就是,漢軍都打到國都來了,這對貴霜的軍心和民心,都是很大的打擊。

 在半途阻擊漢軍,好處是可以掌握主動權,勝利之後,可以極大地提振貴霜的軍心和民心。

 壞處就是,漢軍都是騎兵,野戰的戰鬥力極強,要消滅這支漢軍,北貴的大軍只怕傷亡會很大。

 猶豫來,猶豫去,韋蘇提婆還是沒法下定決心,但是,漢軍馬上就要到了,沒時間讓韋蘇提婆猶豫了。

 無奈的韋蘇提婆,只能把賽蒙斯從大獄裡,給提溜了出來,想聽聽他的意見。

 畢竟,賽蒙斯多次與這支漢軍交手,是貴霜最瞭解這支漢軍的人了。

 賽蒙斯被侍衛從大獄裡押了出來,又被拉去洗刷了一番,然後被送進了皇宮,還以為韋蘇提婆要收拾自己了,內心的惶恐,無法言表。

 進了皇宮之後,賽蒙斯跪在階下,不敢抬頭,心裡在打鼓,不知道自己會是怎麼個下場。

 韋蘇提婆看著跪在階下,大氣不敢出的賽蒙斯,內心也是一陣的無奈,北貴現在,怎麼就找不出優秀的將領了,以至於像賽蒙斯這樣,屢吃敗仗,損兵折將的將領,都只能繼續拿出來用了。

 貴霜立國之後,不說南貴,只說北貴,其實還是非常尚武的,優秀的將領,悍勇的士兵,從來都不曾缺少過。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韋蘇提婆這一代,軍方卻沒有幾個能挑得起大梁的武將湧現出來。

 老一代的武將,都已經退役了,現在只剩一個年近七十的泰若斯,還在苦撐著。

 中生代的武將,代表人物,就是巴拉爾和賽蒙斯了,一個個人武力無敵,一個善於練兵帶兵,是韋蘇提婆手裡的兩張底牌。

 結果,個人武力無敵的巴拉爾,在戰場上被人砍了腦袋,善於練兵帶兵的賽蒙斯,在戰場上被人一再的打爆,損兵折將。

 這個結果,讓韋蘇提婆一度懷疑自己識人用人的眼光,是不是需要做一下矯正手術。

 至於新生代的武將,韋蘇提婆都沒看見誰是比較優秀的,本來聽說,泰若斯的侄子,阿達爾,有幾分資質,受到了泰若斯的著重培養,結果,第一次獨立領兵,就陣亡了,這讓韋蘇提婆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其實,北貴的優秀武將,之所以會青黃不接,韋蘇提婆有很大的責任。

 韋蘇提婆當初競爭皇帝之位的時候,對於自己的競爭對手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競爭對手的麾下,有不少出色的人才,都是被韋蘇提婆下黑手廢掉了。

 韋蘇提婆當上了皇帝之後,大力提拔自己一系的人馬,對於別的勢力的人馬,壓根就不給機會。

 所以,貴霜鎮國級的軍神,泰若斯,被韋蘇提婆趕回去養老了,只有個人武力,沒有指揮能力的巴拉爾,被韋蘇提婆放到了大軍統帥的位置,善於練兵帶兵的賽蒙斯,被韋蘇提婆按在王室禁衛軍副統領的位置上近十年。

 如賽蒙斯這樣出色的將領,要不是時勢到了,恐怕都沒有出頭之日,其餘的將領,只要不是韋蘇提婆這一系的,連磨鍊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能成長起來呢。

 就好像阿達爾,雖然資質不錯,如果不是泰若斯重新被韋蘇提婆起用,現在也就是一個地方部隊的軍團長,帶著兩三千人,守著一個不甚重要的小城,哪有機會獨立帶領一支大軍作戰。

 負責率領殿後部隊的將領,是徐晃。

 呂布和徐晃告別之後,帶著自己的萬人軍團,也開始出發了。

 按照龐統的計劃,呂布軍團會先向北走,然後再繞個大圈子往西走,避開泰若斯的大軍之後,再渡過印度河,直奔白沙瓦。

 在泰若斯看來,呂布這支軍團就像是準備回北部山區輪換的部隊,應該不會被泰若斯太過注意。

 泰若斯的確沒去理會呂布的這支萬人軍團,除了派遣一支十萬人的大軍渡過印度河,襲擊漢軍營地裡的留守部隊之外,帶著其餘的四十萬大軍,追著漢軍的主力部隊,去呾叉始羅了。

 徐晃見北貴的大軍開始渡河了,立馬就帶著殿後的部隊開溜了,只給北貴的大軍留下一地的生活垃圾。

 呂布收到泰若斯大軍離開的消息之後,也不急著轉向,打算等泰若斯的大軍再走遠點,再來轉向。

 一連走了三天,呂布才帶著軍團,轉向西邊,繼續前進。

 往西邊走了兩天,離開了曹操掃蕩過後佔領的控制區,進入了北貴的控制區,這裡生活的北貴人還有不少,呂布開始加快軍團行軍的速度,迅速向南前進,穿過了這片區域。

 等呂布軍團向南走了兩天,越過了印度河,離白沙瓦不到兩百里地了,這麼點距離,呂布軍團快速前進的話,只要兩天就到了。

 這麼一支萬人規模的漢軍,在北貴的控制區裡橫衝直撞,消息早就傳到韋蘇提婆的手裡了。

 韋蘇提婆一看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漢軍的這支萬人騎兵軍團,應該就是打死了阿達爾,打爆了賽蒙斯的那支騎兵軍團。

 原以為漢軍的這支騎兵軍團傷亡不小,已經放棄了突襲白沙瓦的計劃,沒想到,這又捲土重來了。

 不過,幸運的是,韋蘇提婆前一陣子,剛把阿達爾和賽蒙斯的殘部都召回了白沙瓦,加上白沙瓦自身的守備兵力,現在有近兩萬的騎兵,以及近十萬的步兵,再加上城內可以動員的大量的青壯,韋蘇提婆並不擔心白沙瓦的安全。

 韋蘇提婆現在猶豫的是,是放這支漢軍到白沙瓦來,倚靠白沙瓦堅固的城防,消滅這支漢軍,還是派遣大軍出城作戰,在半途消滅這支漢軍,不讓這支漢軍靠近白沙瓦。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韋蘇提婆一時也無法下定決心。

 放這支漢軍來白沙瓦,好處是可以倚靠城防,抵消漢軍騎兵作戰的威力,用最小的代價,消滅漢軍,避免自身出現重大的傷亡。

 壞處就是,漢軍都打到國都來了,這對貴霜的軍心和民心,都是很大的打擊。

 在半途阻擊漢軍,好處是可以掌握主動權,勝利之後,可以極大地提振貴霜的軍心和民心。

 壞處就是,漢軍都是騎兵,野戰的戰鬥力極強,要消滅這支漢軍,北貴的大軍只怕傷亡會很大。

 猶豫來,猶豫去,韋蘇提婆還是沒法下定決心,但是,漢軍馬上就要到了,沒時間讓韋蘇提婆猶豫了。

 無奈的韋蘇提婆,只能把賽蒙斯從大獄裡,給提溜了出來,想聽聽他的意見。

 畢竟,賽蒙斯多次與這支漢軍交手,是貴霜最瞭解這支漢軍的人了。

 賽蒙斯被侍衛從大獄裡押了出來,又被拉去洗刷了一番,然後被送進了皇宮,還以為韋蘇提婆要收拾自己了,內心的惶恐,無法言表。

 進了皇宮之後,賽蒙斯跪在階下,不敢抬頭,心裡在打鼓,不知道自己會是怎麼個下場。

 韋蘇提婆看著跪在階下,大氣不敢出的賽蒙斯,內心也是一陣的無奈,北貴現在,怎麼就找不出優秀的將領了,以至於像賽蒙斯這樣,屢吃敗仗,損兵折將的將領,都只能繼續拿出來用了。

 貴霜立國之後,不說南貴,只說北貴,其實還是非常尚武的,優秀的將領,悍勇的士兵,從來都不曾缺少過。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韋蘇提婆這一代,軍方卻沒有幾個能挑得起大梁的武將湧現出來。

 老一代的武將,都已經退役了,現在只剩一個年近七十的泰若斯,還在苦撐著。

 中生代的武將,代表人物,就是巴拉爾和賽蒙斯了,一個個人武力無敵,一個善於練兵帶兵,是韋蘇提婆手裡的兩張底牌。

 結果,個人武力無敵的巴拉爾,在戰場上被人砍了腦袋,善於練兵帶兵的賽蒙斯,在戰場上被人一再的打爆,損兵折將。

 這個結果,讓韋蘇提婆一度懷疑自己識人用人的眼光,是不是需要做一下矯正手術。

 至於新生代的武將,韋蘇提婆都沒看見誰是比較優秀的,本來聽說,泰若斯的侄子,阿達爾,有幾分資質,受到了泰若斯的著重培養,結果,第一次獨立領兵,就陣亡了,這讓韋蘇提婆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其實,北貴的優秀武將,之所以會青黃不接,韋蘇提婆有很大的責任。

 韋蘇提婆當初競爭皇帝之位的時候,對於自己的競爭對手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競爭對手的麾下,有不少出色的人才,都是被韋蘇提婆下黑手廢掉了。

 韋蘇提婆當上了皇帝之後,大力提拔自己一系的人馬,對於別的勢力的人馬,壓根就不給機會。

 所以,貴霜鎮國級的軍神,泰若斯,被韋蘇提婆趕回去養老了,只有個人武力,沒有指揮能力的巴拉爾,被韋蘇提婆放到了大軍統帥的位置,善於練兵帶兵的賽蒙斯,被韋蘇提婆按在王室禁衛軍副統領的位置上近十年。

 如賽蒙斯這樣出色的將領,要不是時勢到了,恐怕都沒有出頭之日,其餘的將領,只要不是韋蘇提婆這一系的,連磨鍊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能成長起來呢。

 就好像阿達爾,雖然資質不錯,如果不是泰若斯重新被韋蘇提婆起用,現在也就是一個地方部隊的軍團長,帶著兩三千人,守著一個不甚重要的小城,哪有機會獨立帶領一支大軍作戰。

 負責率領殿後部隊的將領,是徐晃。

 呂布和徐晃告別之後,帶著自己的萬人軍團,也開始出發了。

 按照龐統的計劃,呂布軍團會先向北走,然後再繞個大圈子往西走,避開泰若斯的大軍之後,再渡過印度河,直奔白沙瓦。

 在泰若斯看來,呂布這支軍團就像是準備回北部山區輪換的部隊,應該不會被泰若斯太過注意。

 泰若斯的確沒去理會呂布的這支萬人軍團,除了派遣一支十萬人的大軍渡過印度河,襲擊漢軍營地裡的留守部隊之外,帶著其餘的四十萬大軍,追著漢軍的主力部隊,去呾叉始羅了。

 徐晃見北貴的大軍開始渡河了,立馬就帶著殿後的部隊開溜了,只給北貴的大軍留下一地的生活垃圾。

 呂布收到泰若斯大軍離開的消息之後,也不急著轉向,打算等泰若斯的大軍再走遠點,再來轉向。

 一連走了三天,呂布才帶著軍團,轉向西邊,繼續前進。

 往西邊走了兩天,離開了曹操掃蕩過後佔領的控制區,進入了北貴的控制區,這裡生活的北貴人還有不少,呂布開始加快軍團行軍的速度,迅速向南前進,穿過了這片區域。

 等呂布軍團向南走了兩天,越過了印度河,離白沙瓦不到兩百里地了,這麼點距離,呂布軍團快速前進的話,只要兩天就到了。

 這麼一支萬人規模的漢軍,在北貴的控制區裡橫衝直撞,消息早就傳到韋蘇提婆的手裡了。

 韋蘇提婆一看到這個消息,一下子就想明白了,漢軍的這支萬人騎兵軍團,應該就是打死了阿達爾,打爆了賽蒙斯的那支騎兵軍團。

 原以為漢軍的這支騎兵軍團傷亡不小,已經放棄了突襲白沙瓦的計劃,沒想到,這又捲土重來了。

 不過,幸運的是,韋蘇提婆前一陣子,剛把阿達爾和賽蒙斯的殘部都召回了白沙瓦,加上白沙瓦自身的守備兵力,現在有近兩萬的騎兵,以及近十萬的步兵,再加上城內可以動員的大量的青壯,韋蘇提婆並不擔心白沙瓦的安全。

 韋蘇提婆現在猶豫的是,是放這支漢軍到白沙瓦來,倚靠白沙瓦堅固的城防,消滅這支漢軍,還是派遣大軍出城作戰,在半途消滅這支漢軍,不讓這支漢軍靠近白沙瓦。

 兩種方案各有利弊,韋蘇提婆一時也無法下定決心。

 放這支漢軍來白沙瓦,好處是可以倚靠城防,抵消漢軍騎兵作戰的威力,用最小的代價,消滅漢軍,避免自身出現重大的傷亡。

 壞處就是,漢軍都打到國都來了,這對貴霜的軍心和民心,都是很大的打擊。

 在半途阻擊漢軍,好處是可以掌握主動權,勝利之後,可以極大地提振貴霜的軍心和民心。

 壞處就是,漢軍都是騎兵,野戰的戰鬥力極強,要消滅這支漢軍,北貴的大軍只怕傷亡會很大。

 猶豫來,猶豫去,韋蘇提婆還是沒法下定決心,但是,漢軍馬上就要到了,沒時間讓韋蘇提婆猶豫了。

 無奈的韋蘇提婆,只能把賽蒙斯從大獄裡,給提溜了出來,想聽聽他的意見。

 畢竟,賽蒙斯多次與這支漢軍交手,是貴霜最瞭解這支漢軍的人了。

 賽蒙斯被侍衛從大獄裡押了出來,又被拉去洗刷了一番,然後被送進了皇宮,還以為韋蘇提婆要收拾自己了,內心的惶恐,無法言表。

 進了皇宮之後,賽蒙斯跪在階下,不敢抬頭,心裡在打鼓,不知道自己會是怎麼個下場。

 韋蘇提婆看著跪在階下,大氣不敢出的賽蒙斯,內心也是一陣的無奈,北貴現在,怎麼就找不出優秀的將領了,以至於像賽蒙斯這樣,屢吃敗仗,損兵折將的將領,都只能繼續拿出來用了。

 貴霜立國之後,不說南貴,只說北貴,其實還是非常尚武的,優秀的將領,悍勇的士兵,從來都不曾缺少過。

 只是不知道為什麼,到了韋蘇提婆這一代,軍方卻沒有幾個能挑得起大梁的武將湧現出來。

 老一代的武將,都已經退役了,現在只剩一個年近七十的泰若斯,還在苦撐著。

 中生代的武將,代表人物,就是巴拉爾和賽蒙斯了,一個個人武力無敵,一個善於練兵帶兵,是韋蘇提婆手裡的兩張底牌。

 結果,個人武力無敵的巴拉爾,在戰場上被人砍了腦袋,善於練兵帶兵的賽蒙斯,在戰場上被人一再的打爆,損兵折將。

 這個結果,讓韋蘇提婆一度懷疑自己識人用人的眼光,是不是需要做一下矯正手術。

 至於新生代的武將,韋蘇提婆都沒看見誰是比較優秀的,本來聽說,泰若斯的侄子,阿達爾,有幾分資質,受到了泰若斯的著重培養,結果,第一次獨立領兵,就陣亡了,這讓韋蘇提婆都不知道該怎麼說了。

 其實,北貴的優秀武將,之所以會青黃不接,韋蘇提婆有很大的責任。

 韋蘇提婆當初競爭皇帝之位的時候,對於自己的競爭對手的打擊,是不遺餘力的,競爭對手的麾下,有不少出色的人才,都是被韋蘇提婆下黑手廢掉了。

 韋蘇提婆當上了皇帝之後,大力提拔自己一系的人馬,對於別的勢力的人馬,壓根就不給機會。

 所以,貴霜鎮國級的軍神,泰若斯,被韋蘇提婆趕回去養老了,只有個人武力,沒有指揮能力的巴拉爾,被韋蘇提婆放到了大軍統帥的位置,善於練兵帶兵的賽蒙斯,被韋蘇提婆按在王室禁衛軍副統領的位置上近十年。

 如賽蒙斯這樣出色的將領,要不是時勢到了,恐怕都沒有出頭之日,其餘的將領,只要不是韋蘇提婆這一系的,連磨鍊的機會都沒有,又怎麼能成長起來呢。

 就好像阿達爾,雖然資質不錯,如果不是泰若斯重新被韋蘇提婆起用,現在也就是一個地方部隊的軍團長,帶著兩三千人,守著一個不甚重要的小城,哪有機會獨立帶領一支大軍作戰。

 負責率領殿後部隊的將領,是徐晃。

 呂布和徐晃告別之後,帶著自己的萬人軍團,也開始出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