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般半點 作品

第214章 各有各的利益(第2頁)

 聽了呂布的話,劉備一時也不知道該怎麼應對,因為劉備也知道,在那些劉姓的皇室宗親眼裡,這大漢江山,就是劉家的。

 正所謂,非劉姓者,不得封王,就是這種思想觀點的體現。

 這種思想觀點,已經刻在劉家人的骨子裡數百年了,改是改不過來的,劉備做不到,呂布也做不到,除非到了某一天,這個江山易了主,改了別的姓,劉家人才會放棄這種思想觀點。

 “至少,我是沒這麼想過,我一直認為,大漢,是天下人的大漢。”劉備說道。

 “好吧,這一點,我不跟你爭,你是怎麼想的,是你的事,其他的劉家人是怎麼想的,是他們的事,我可沒本事改變一個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觀念。”呂布說道。

 “這一點,其實也不是很重要,不管大家是怎麼想的,最終,大家所做的,都是為了讓大漢更加的強大。”劉備又說道。

 “那麼,你來找我,到底是要和我說什麼?”呂布直接問道,並不願意和劉備在這個問題上爭論。

 “我說了,我想建立一個體制,一個完善的體制,這個體制能保證大漢不斷地發展壯大,而又不妨礙各個藩屬國的發展壯大,讓大家都過上好日子,不至於兵戎相見,兄弟相殘。”劉備說道。

 “很好,你這個想法很好,我支持。然後,這個體制是什麼樣的,你打算怎麼做呢?”呂布問道。

 “我現在只有一些想法,還沒有完整的理念。不過,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把政權收歸朝廷,不能讓政權控制在各個諸侯的手裡。這一點做不到,那說什麼都是空想。”劉備說道。

 “所以,你要收回我控制的政權,把司徒和大將軍的職位收回去?可以,明天,我就帶著文若回安國,皇甫嵩我也會把他留在安國的,司徒和大將軍的位子你安排人上就可以了,我沒有意見。”呂布冷笑著說道。

 “我沒這個意思,我只是希望,既然文若和皇甫將軍到了朝廷任職,就要從朝廷的利益出發,從大漢的利益出發,不要只為了安國的利益發聲。”劉備解釋道。

 “看來,是文若哪裡做得不夠好了,讓我們的攝政王認為,他沒為朝廷和大漢的利益做事,我明天就去批評他一下,把他帶回安國去,免得待在朝廷裡,尸位素餐,禍國殃民。”呂布繼續冷笑。

 “奉先啊,你知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文若做得很好,我沒有任何責怪他的意思。我只是希望,地方的各路諸侯,不要插手朝政太過,朝廷需要足夠的獨立性,才能保證正常的運轉,才能保證大漢的發展壯大。”劉備繼續解釋道。

 “誰插手朝政太過了?誰讓朝廷失去獨立性了?是我?是曹孟德?還是袁本初和袁公路?”呂布追問道。

 “你們都沒有這麼做。不過,你們沒這麼做,只是因為你們不想這麼做,如果哪一天,你們想這麼做了,你們就能做到,不是嗎?”劉備說道。

 “那怎麼辦?讓我們自縛手腳,自廢武功?這樣,你就放心了?”呂布又問道。

 “我沒這麼想過,我只是想,建立一個體制,既能保護大家,讓大家都能自由的發展,又能約束大家,來避免出現各種狀況。你們幾個,我還是信得過的,我相信你們不會做出禍亂天下的事。但是,到了我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沒有一個完善的體制,早晚是要出問題的。”劉備再次解釋道。

 “你總說體制體制的,你告訴我,你想要建立的體制,到底是怎麼樣的?它約束了我們地方的諸侯,那它約束了皇家了嗎?它能避免我們地方諸侯禍亂天下,那它能避免皇家禍亂天下嗎?”呂布問道。

 “這就是我努力探索的方向。老實說,我現在只有一些粗淺的想法,但是,很多地方,我還沒想好該怎麼做。所以,我現在也不知道該怎麼跟你說。”劉備無奈地說道。

 “你不知道該怎麼說,那我來說一說。大漢在黃巾之亂的時候,其實已經走到末路了,在董卓之亂的時候,就應該倒下了。但是,大漢這些年,不但沒倒下,反而有了幾分中興的意思,愈發的興旺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呂布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