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寰 作品

第二0一四章 迷人椎山

幾人在空中慢慢遊蕩,一個小時後,濃霧逐步散去,只留下薄薄的一層在各處繞繞騰騰,景區內各種造型的美麗景緻,更清晰地呈現在眼中。

 這裡的林子薄了許多,只有稀疏的大樹,在各山頭或是峽谷間裝門面,大多是小樹和雜草,為灰色山脊點綴些綠色,多添了點色彩,各種造型的山脊、石柱和多是以石灰岩為主的岩石,裸露在外,顯得美侖美奐。

 在山間,有不少的小徑,有的在峽谷中穿行,有的峻嶺中蜿蜒,即使還早,也擋不住遊人的熱情,各徑的各處都是穿著各色衣衫的男女流連其間,似駕霧的仙人。

 項開明淡淡一笑,道:“眼前的山景,是不是像極了天台山?只是前面的圓椎形山是個特例。我們算看過不少美景了,它是獨一無二的?”

 李凡陽淡淡一笑,點頭道:“是的,有不少地方像。不同的是,這裡的山更險峻些,要是有月亮的話,夜間也不知道又是一幅怎樣的景色?這個星球,對於地球人來說,無論是修為,還是環境,都是神仙福地。所以,說它像仙境,也很恰當。”

 餘慧道:“這個景區美,範圍倒是比沿海旅遊區小多了,只有一萬五千平方公里,但就是如此,我們至少也要在這裡待一天?”

 希來˙雅瑤道:“全景,我們已經看了,內圍就要看近景了?要看的話,就要下去走了?我們下去走小徑?好久沒在山間小徑邁過步了,走半天也好?”

 隨後,六人默契地落在小徑上,邁步前走。

 餘慧掏出天螺屏,意念一動,景區介紹就出來了。她隨即興奮道:“他們也學我中華把景點進行了細分。哎喲!它的外圍就有三百多個景點,還有清晰的路線圖。

 之前,我們看過的沿海旅遊區,那不上萬個?也沒下去細看一回?對了,我們腳下的線路是東南線,往西轉向北,然後進入迷人椎山,沿途九十二個景點,二十八公里長。”

 麻琴道:“那它分幾條線路?我們走那條好?”

 餘慧道:“實際上,它和城市一樣,分了一個內環線和外環線,都是沿著迷人椎山打圈,然後又根據景色的不同,進行了細分。如果我們沿坡北進,再轉向東,稱南段為東北線,山形以陡、險、奇著名……”

 希來˙夢達呵呵笑,道:“那我們先沿著外圍跑一圈唄?不就二十八公里嗎?”

 餘慧道:“不對,那是東南線,沿外圍跑一圈是一百五十八公里,沿內圍跑一圈是六十三公里,我們腳下的是內圍線。我們不是要下坡走北,然後向東?我看走一半就行了?對了,迷人椎山有東、西二個入口。它的內部直徑只有二點四公里,倒是不大?”

 希來˙雅瑤道:“那我們走這條內線,不要走太快?從東邊進,西邊出,到西邊時不也到中午了?迷人椎山肯定是東進西出,反之一樣。如果看了迷人椎山後,還有時間,我們從西門出去,可以轉向北面的內環線,一天不正好打發了?”

 之後,他們加快了向前走的步伐,一路都奇山美石,還有不少的深壑峽谷。大概是天螺人個個都有功夫的緣故,所以,無論是峽谷,還是河流,不管有多大的距離,都只有一座簡易的鋼索橋,下面三條鋼索當橋面,沒有橋板,兩邊各有一根攔索。

 幾人走了不到七公里,看到一條約八九米寬的小河從南面順坡下,沿著峽谷去了北面的迷人椎山。在河岸有一個著名的景點,這是他們沒有見過的。

 餘慧咯咯笑,道:“這個造型叫‘先祖盼仙’,你們說像不?”

 希來˙夢達道:“實際上,他們在我們眼中,也算是半仙了,還是盼望成神?”

 項開明道:“也許是當地人的先祖化石?長得太像了?要不是有螺殼,不成裸像了?”

 只見一個小山峰從河底隆起,並略向岸外凸出,成螺紋狀,高出他們頭頂約二十米,但山峰凸出岸邊的平面又逐步放大,上面也是一圈圈螺紋,從河底一直到上面的二十米,整座山峰像一個尾部在河邊的長天螺。

 它螺口向天,如一個惟妙惟肖的老年天螺男子,目光炯炯地抬頭看著深邃的天空。

 景點周圍,有稀疏的十幾個遊人,都揮手向他們致意,幾人暗自得意。

 六人看了,學著當地人,輕盈地踏鋼索過了河,繼續向北走。

 過了河,不時能看到大小溪流向下淌,各種造型的石柱和小山峰,不時呈現在眼裡,讓幾人嘖嘖稱奇。

 當他們趕到椎山東邊進口的時候,剛好是正午。

 其實,還不到正東,只是在東南方向有一條小峽谷,傾斜向下,通向迷人椎山坑底。所以,沿著小徑往下走,就是進迷人椎山的東門。

 沿著小徑爬到山脊上往下看,只見層層聳立的小山嶺,一層低過一層,直到七層下去才是坑底,站在山脊上下看,坑底似乎深不可測,其實不到三千米,但曲折的路有七公里。

 往前看,只見三公里外的灰色山尖,高出他們腳下山脊約六百米,在陽光下閃著淡淡的白光。實際上,它從底部聳立向上,山體有不少地方如動物的脊椎,一節節聳立向上,到最高處,似是一排剝了筍殼的竹筍圍在一起。

 它的高度,如從坑底算起,是三千二百米。所以,圓形的峽谷看上去大,而且深。

 整個山形,像是一個尖形的寶塔,要不是有林子遮蓋,它附近凹形的外表,會更清晰地呈現在人們眼中。

 如果往南面看,深坑並不是一個圓。因為,在它的南面,中心的椎山與南面的矮山連在一起,佔據了南面約十分之一的寬度,也就是約二百米寬。

 從側面看,它是一條人字形小山脊,兩邊向坑底傾斜,但在它的正中,卻有一條小河直通椎山,離山頂差了不到三百米。

 所以,迷人椎山有河水從高處向下濺落,有不少的小瀑布,一層接一層,薄薄地向坑底流淌,然後又在坑底形成了小河,從東、西兩邊向北邊流去,再注入北邊的大海中。

 麻琴眼睛睜得老大,道:“這座山真的很奇特,它是天生的嗎?”

 餘慧道:“從我們學到的一些知識來分析,它應該後期天地造化的結果。這座山,初始時,是地殼連在一起的起伏小山,但坑的這一帶正好是石灰岩地區,經過長期的雨水衝涮,就溶化出了這座迷人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