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寰 作品

第一0八八章 祭拜黃帝


   幾人意念一動,直接射入空中。然後,他們在空中仔細看了一眼未去看的景點後,快速向西進。不到一個小時,他們出現在黃陵縣城的上空。

   只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的數座蒼翠小山,將一片峽谷平原圍成反向的“l”形狀,平原上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自西向東彎曲來的沮河,僅在縣城周圍就拐了十幾道彎,將縣城的建築分為二半。

   但也正是沮河的彎曲,正好將黃帝陵所在的橋山,圍成一個口向上的“c”字形。看上去,沮水像穿山過,山像是架在水上的橋。所以,古人以此為意,將此山起名為“橋山”。

   在橋山腳下,軒轅大道正好從沮河和印池中一穿而過。

   黃帝陵區坐落在橋山腰一片相對平整的谷地。它四周盡是幾千年來炎黃子孫手植的古柏,高山蒼翠,能綠出水來。橋山背後的山,與蒼翠的橋山相比,就有些不好看了。

   幾人意念一動,在軒轅大道上落下。

   陳婉麗道:“傳說這條河原名叫‘祖河’,當年黃帝被召要‘御龍飛昇’迴天宮時,臣民依依不捨,眼淚嘩嘩地從橋山之巔淌下來,全部流入了‘祖河’。

   酈道元在寫《水經注》時,考慮到‘祖河’是黃帝先民眼淚形成,不如改為‘淚河’。後來,為了該河的名字既能代表先民的眼淚,又能代表‘祖河’,就將河名改成了‘沮河’。

   又傳說黃帝總在此處淘洗玉璽大印,對面又是黃帝置印的印臺山。所以,人們將它叫‘印池’。它有三百多畝,是‘沮水秋風、橋山夜月’的景點。”

   幾人沿湖岸走,然後站在湖邊看著“中華神天鼎”。它是現代產物,由全球華人捐資,由“神舟七號”載人飛船殘骸與青銅配鑄而成,在二0一0年三月,安放在此。

   它的造型採用了西周孝王時期著名的“大克鼎”模式,圓腹、兩耳、三足鼎立,雄渾厚重、端莊古樸。它重約六噸,高三點五米,寓意自三皇五帝開始,中華文明傳承不息。

   希來˙夢達呵呵笑,道:“這麼大一個傢伙,有六噸,太重了,還飛船做的?和我們的飛碟比起來,檔次差太多了?飛碟輕的時候,不過斤把。”

   項開明哼了一聲,道:“能這樣比嗎?飛碟是神器,是誰做的東西?飛船是人類製造的,算是地球上最好的星際飛行工具了?它是我國人民的自豪。”

   希來˙夢達不服,朝他吐了下舌頭,走前面去了。

   陳婉麗指著右邊的一座大理石雕塑,道:“雅瑤,這位老先生就是倉頡。他是黃帝的吏官。據說,我國的漢字是他創造的。”

   “啊?倉頡造字,鬼哭狼嚎,說的就是他了?”希來˙雅瑤嘻嘻笑。

   幾人說著閒話,來到了廣場邊。這個廣場有一萬平米,由橫直基本對齊、但大小略有差別的鵝卵石鋪成,石縫之間是青青的綠草。它隨河勢,成半圓形。

   幾人購了票後,經南門過軒轅橋後,一起進了軒轅橋北廣場。

   這個廣場南與橋相接,北與軒轅廟的龍尾道相連,面積一千五百多平方米,地面鋪的是花崗岩,廣場上聳立著四根近五米高的花崗岩望柱。

   他們站在廣場上向前望了一眼,然後踏上了分為三層,共九十五階的石質龍尾道。它的盡頭是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