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寰 作品

第六五三章 太上清宮


   幾人看了“雲景石”後,又眺望了一會“雲錦峰”,然後一路快速前進,很快到了“狗頭山”。這是一高一矮二個山頭,前高後低,加上緩坡,像是狗長長的身子。高的山頭像是狗攤開前肢伏在地上一般,維妙維肖。

   李凡陽道:“我們過了河,‘龍虎山’的景點等於是看得差不多了,只剩下一個‘大上清宮’了,走吧,只差一公里了。”

   幾人過了河,瞟了眼前面的“獅仔嶺”後,走上清大橋奔“大上清宮”而去。

   “大上清宮”建於東漢,初為天師張道凌的草堂,距“漢天師府”僅一公里。第四代天師張盛在此置傳籙壇,逢三元日升壇傳籙,公元八四一年才在此建真仙觀。

   之後,因受到歷朝政府的重視,便有了現在的規模。

   在這裡需要簡單介紹一下的是,“天師府”是張盛天師以及他的歷代子孫生活起居之所和祀神之處,被稱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兩朝管理道教事務的辦公機構。

   在清朝時,它達到頂盛時期。當時的建制分為:“上清宮、鬥姆宮、十二殿、二十四院”,在江南稱為第一大觀。它目前佔地三萬多平方米,尚存古建築六千多平方米,全部是雕花鏤刻,米紅細漆,古色古香。當然,其中有少是重新修繕的。

   十幾分鐘不到,他們就來到了“上清宮”的“福地門”前。

   這是一座仿宋仿木結構的兩層四角重簷歇山式建築,磚砌基座,拱形大門,青灰瓦頂,青灰磚牆。大概有不少年月沒有上頂打理了,瓦頂上長了不少的雜草。

   門上有一塊黑底白字的“福地門”嵌匾,大概年歲太久,字跡有些模糊。門的兩旁是副對聯:“福地哪容凡客到,仙源未許俗人窺。”

   李凡陽看著門樓淡淡一笑,道:“這個‘上清宮’之所以如此出名,大部分要拜《水滸傳》所賜。可見一部好的作品,對社會的影響有多大?”

   陳婉麗道:“所以,面對腐朽的政府,有敢於造反的精神,還是值得提倡的。除腐去惡,還社會清流,是多數大眾的願望。”

   進了門,兩邊是院牆,一條呈s形走向的大路,紅石鋪地,粉牆蜿蜒,牆壁上鑲嵌著四值功曹和六丁六甲神將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