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寰 作品

第六四二章 奇峰異石


   李凡陽咦了一聲,道:“沒想到它在幾分鐘內,出現千變萬化來,縱是神仙,又能變出幾樣來?真是太令人意外了。”

   希來˙瑤雅呵呵笑,道:“這次的運氣真是太好了。我輩做神仙的人,運氣還真是不一般?我倒是要好好感謝背後的那位大神。”

   李凡陽道:“它這裡的景點主要分佈在東西兩線上。我的意思先走西邊,從上到下,然後補票後走東邊,一路向上,看完後去江西看廬山?”

   項開明伸出一個拇指,道:“好!那就這樣定了。天柱峰已經看了,我們不要去了,從拜岳臺一路往下,一直到南大門。”

   幾人意念一動,然後振翅落在拜岳臺上。

   站在臺上,向西南瞭望,只見群山莽莽,高低起伏,向左右和遠方無限伸展而去。而那些大小不一的山峰,怪石嶙峋,但凸出的山石多是與嵖岈山一樣相對圓滑的花崗岩。

   南面的長江,從莽莽蒼山中蜿蜒穿梭,向東而去。在他們眼前聳立的數十座山峰中,有一座山峰高高突出,如高大的石筍,在薄霧的繚繞下,如擎天柱一般直指藍天。

   餘慧道:“站在這裡看周圍的景色,還真是不錯,周圍的美景都盡收眼底了。”

   李凡陽道:“這裡就是當年漢武帝的拜岳臺。在公元前一0六年,他在這裡封天柱山為南嶽。自此之後,有五十多位帝皇在這裡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這個拜岳臺並不高,只有五米多,佔地有五百多平米,分為三層。

   最高層為漢武帝拜祭臺,氣勢雄偉;中層是陪同官員的陪祭處,相對開闊;下層是侍衛護衛之地,兩尊石雕勇士腰佩長劍,怒目圓睜。

   隨後,他們看了“擱筆臺”後,去了“天池峰”。

   “天池峰”是他們昨晚在林中住宿的地方,是這裡的第二高峰。天池峰頂,峰石一裂為三,由兩段石條連在一起。這就是有名的景點“渡仙橋”。峰頂還有一塊麵積十多平方米的大石。石上有一方一圓二個小池,深只有尺把,不溢也不幹,所以稱“天池”。

   站在這裡面向南看,“飛來峰”在腳下,是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景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