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陽寰 作品

第六00章 偉大工程


   李凡陽道:“那我們快走,還有時間把河南沒有看的紅旗渠和嵖岈山看了,也許還有寬餘?”

   很快,幾人在紅旗渠的外圍落了下來,走了百十米後,出現在紅旗渠景區的入口。

   幾人購票後,隨即進了紅旗渠紀念館。

   紀念館裡的實物與文字說明,主要記載了當年群眾修建紅旗渠的英雄事蹟。同時,館裡還有數宗反映當時施工的主要人物雕塑。

   第一宗雕塑講的是五個戴著安全帽的農民,一身的灰泥。其中,一個坐在滿是灰和泥的岩石上,一手各扶著一根鋼釺,另有四個農民舉著八磅的大鐵錘在用力敲擊鋼釺。

   第二、第三宗雕塑,描述的是施工人員身體系著粗大的繩子,手裡拿著長長的鋼釺,人從凸出的懸崖頂放了下去,用長鋼釺扳石頭的勞動場面。

   “啊喲!還有人這樣敲石頭呀?人辛苦不說,多危險?”希來˙瑤雅忍不住叫了起來。

   李凡陽苦笑,道:“能沒有危險嗎?當年修這條渠道先後犧牲了八十一位群眾和幹部……我們今天的好生活,都是祖輩辛辛苦苦幹出來的……”

   陳婉麗道:“你知道不,這個工程……歷時近十年。它的年齡和我大伯差不多大。當年的農民共削平了一百二十五座山頭,架設了一百五十一座渡槽,開鑿了二百一十一個隧洞,修建各種建築物一百二十四座,挖砌土石達二千二百二十五萬立方米……”

   “啊喲!真是服,這樣的奇蹟也創出來了?”希來˙瑤雅輕輕地拍著小嘴。

   第四宗雕塑,描述的是幹部和群眾一起抬石頭上山砌牆的情形。每四人一組,互相攙扶著,抬頭沉重的石頭,咬著牙往山坡上爬。

   餘慧道:“當時的辛苦程度,比我們練功苦十倍不止。關鍵的是,他們當時還吃不飽,別說吃好了?”

   紀念館還陳列了一些當時鑿渠道的用具,主要是用壞了的鐵錘、木錘等。

   陳婉麗咂嘴道:“哎喲!當年修築它的困難,真是的大得不可想象?這樣的工具,還有我們剛看到的地形。在如此險峻的山中開渠引水,和上刀山下火海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