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那種錄像帶(第2頁)

 李樂記得後來有過什麼排行榜,前三是星爺、成龍和華仔的片子,再往後就是銅鑼灣的扛把子。

 有正規片子,也會有東京很熱。幾十年後再提起音像租賃店,許多男人都會會心一笑。這裡,承載了最初的悸動。

 現在還是麻生、白石、飯島老師霸屏的時代,武藤倉井的都得往後稍稍。

 當然,這種店也都是掃黃打非的重點關照對象,只不過大部分時候重點在非上。

 “老闆,有新片子沒?”李晉喬進門就招呼上,

 “武打的還是槍戰的,港島還是老美的?這兩天來了不少。”租賃店老闆回道,

 “你想看啥?”李晉喬問李樂,

 “我先翻翻。”

 站在滿牆的錄影帶前尋摸半天,李樂扒拉出兩盤帶子遞給李晉喬,“看這倆盤。”

 “教父?你能看明白?”

 “多看兩遍唄。”這種枯燥、冗長、結構複雜的緩慢敘事,對於閱歷單薄的少年來講,並不是那麼友好。情節緊張刺激,打鬥激烈的無腦娛樂片,才是李樂這個年紀喜歡的。

 李晉喬又找了一部《亡命天涯》,一起塞給老闆。“押金多少?”

 “三盤算兩部,押金30,一天租金2塊。”

 “你這押金咋漲了。”

 “沒辦法,最近開始放假,租帶子人多,手欠的也不少,您看這一箱。”老闆伸手指著桌後的一個紙箱,裡面扔著一堆錄影帶,“消磁的、斷帶的、還有摔爛的。”

 “呦,這麼多?”

 “可不是。”老闆嘆著氣。

 爺倆一回到家,李晉喬支使李樂開電視擺弄錄像機,自己則進了廚房,抽刀切西瓜。

 “爸,先看哪個?”

 “亡命天涯那個,前兩天在單位就看了個開頭。”

 “哦。”李樂蹲在電視櫃前,插線,插電調信源。

 家裡這臺,卡拉ok錄像機,日立的777,曾敏賣畫錢買的。

 春天的故事唱起來後,文化市場也開始抬頭。

 搞繪畫,也和老郭說的一樣,有主流和非主流。

 主流就是畫院、美院、美協

裡的,有一份工資養家餬口,多做命題作文,主打歌頌路線,輔以人文關懷,教育意義明顯,目的是催人尿下。

 非主流就是職業畫家,純靠賣畫維持生計。下限低,上限也高。

 可以在宋莊、圓明園那裡,如野狗一般,靠泡麵炒餅堅強地活著,也可能一夜暴富,數錢數到手抽筋。

 曾敏麼,屬於兩邊不靠。

 那個捧紅了江南小鎮的畫家一次在酒桌上,喝多了拉著李晉喬,說曾敏是仙女派,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