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權謀風雲,正義無敵(第2頁)

 其次,左丞相作為主角展現了一個政治家的智慧和毅力。他運籌帷幄,陰謀詭計之中游刃有餘,最終成功推翻呂氏家族的統治。他以睿智的決策和果斷的行動,影響了整個局勢,並最終將權力交接給了合適的人選,保證了朝廷的穩定和和諧。

 讀完《左丞相食其免》,讓人不禁對古代政治的黑暗和複雜性感到震驚。政治鬥爭無處不在,陰謀和權力之爭充斥著整個文化背景。然而,這也讓我更加珍惜現代社會的穩定和發展,同時對歷史上那些在政治鬥爭中堅守原則和理想的人們深感敬佩。

 綜上所述,讀《左丞相食其免》不僅讓人對古代政治有了更深入的瞭解,也讓人重新審視了現代社會的政治制度和價值觀。這是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作品,引發人們對政治權力的思考和探索。

 113、代王登基,橫掃四方!

 代王被立為天子。二十三年後去世,諡號為孝文皇帝。

 孝文皇帝是高祖的第二個兒子。高祖十一年的春天,他已經擊敗了陳豨的軍隊,穩定了代地區,被立為代王,並定都於中都。他的母親是太后薄氏。在位十七年後,高後去世,過了八年七月,諸呂呂產等人企圖挑起動亂,危及劉氏王朝,大臣們一起誅殺了他們,並計劃召喚代王登基,這些事情都記錄在呂后的講話中。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等人派使者去迎接代王。代王詢問左右的官員張武等人的意見。張武等人商議道:“漢朝的大臣們都是高帝時期的重要將領,懂得兵法,善於謀略,他們的意圖不僅僅是因為敬畏高帝和呂后的威勢。現在呂氏家族已被誅殺,京師剛剛流血,迎接大王只是一個藉口,實際上不能太相信。建議大王以生病為藉口不前往,觀察局勢的變化。”中尉宋昌接著說道:“群臣的意見都是不對的。

 秦朝失去政權後,諸侯豪強紛起,自以為能奪取天子之位的人有數以萬計,然而最終登上天子之位的還是劉氏,天下已經絕望了,這是一。高帝封王子弟,讓他們地盤互相牽制,這就是所謂的堅固的基業,天下服從他們的強大,這是二。漢朝興起後,除去了秦朝的苛政,制定法令,實施仁政和惠政,人人安居樂業,難以動搖,這是三。呂后雖嚴厲,立諸呂為三王,獨攬大權,然而太尉以一篇文狀進入北軍,士兵們紛紛拆掉盔甲,投效劉氏,背叛諸呂,最終滅之。這是天賜,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

 現在大臣們雖然想謀變,但是百姓不會配合,他們的組織又怎麼可能專一呢?目前內部有朱虛、東牟這些親信,外面又害怕吳國、楚國、淮南、琅邪、齊國、代國的勢力。目前高帝的子孫只有淮南王和大王,而大王又是長子,賢明仁孝,聲名遠揚天下,所以大臣們希望繼承天下人心為大王登基,大王不要懷疑。”代王回覆太后說這個計劃,但還未決定。通過占卜得到的龜的卦象是大橫。

 占卜的結果是:“大橫庚庚,我將成為天王,像夏啟一樣有光榮。”代王說:“我已經成為王了,還要什麼王位呢?”占卜的人說:“所謂天王就是天子。”於是代王派遣太后的弟弟薄昭去見絳侯,絳侯等人向薄昭詳細闡述迎立王的意圖。薄昭回報說:“確實可信,沒有可疑的。”代王笑著對宋昌說:“果然如你所言。”然後命令宋昌等人同乘一輛車,張武等人六人乘坐快馬前去長安觀察局勢。

 宋昌到達渭橋後,丞相以下的人都前來迎接。宋昌回報情況。代王馳至渭橋,群臣都下車行禮,稱臣。代王下車行禮。太尉勃走上前說:“請求有話說。”宋昌說:“公事上的話由公辦,私事上的話王者不接受私人的。”太尉於是跪下上前遞上天子的璽符。代王謝過他說:“到代邸後再商議。”於是代王馳入代邸。群臣跟隨而去。丞相陳平、太尉周勃、大將軍陳武、御史大夫張蒼、宗正劉郢、朱虛侯劉章、東牟侯劉興居、典客劉揭都再次行禮說:“子弘等都不是孝惠帝的兒子,不應當奉祀宗廟。

 謹請陰安侯、諸侯、頃王后以及琅邪王、宗室、大臣、諸侯、吏二千石商議,認為大王是高帝的長子,應該繼承高帝的位子。原大王即位為天子。”代王說:“奉祀高帝宗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才智有限,不足以擔當這個責任。請楚王計算出最合適的人選,我不敢妄自尊大。”群臣都堅決請求。代王西面讓了三次,南面也讓了兩次。

 丞相平等人說:“我們都經過仔細考慮,大王繼承高帝宗廟的合適程度最高,即使是天下的諸侯和百姓都認為是這樣。我們為宗廟社稷考慮,不敢忽視。請大王允許我們。我們謹遞上天子的璽符再次行禮。”代王說:“宗室將相、王、列侯都認為我不適合,我不敢推辭。”於是便即位為天子。

 古代歷史中,政權更迭、爭鬥激烈的情節時常出現,而《左丞相食其免》中的描寫令人震撼。故事中代王立即位後,在眾多謀士的勸告下,最終接受了來自丞相平等的建議,登上了天子之位。整篇故事充滿了懸念和變幻,讓我深切感受到了古代政治鬥爭的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