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第2頁)

 宋河愁眉苦臉,相老師說得對。

 睡覺,看似稀鬆平常,卻是困擾學術界的一大謎團。

 從進化角度考慮,熟睡是動物最愚蠢的行為,睡著的動物沒法覓食,沒法尋找配偶,沒法保護後代。最關鍵的是,睡死的動物安全得不到保障,更容易被猛獸吃掉。

 這也是為何許多食肉動物夜間更精神,夜幕掩護下,它們可以毫不費力吃掉睡著的小動物。

 正如睡眠學家艾倫·赫特夏芬說的,“如果睡眠沒提供絕對重要的功能,它將是進化過程犯下的最大錯誤。”

 目前主流的觀點是,讓動物在睡眠中恢復機體功能,或節省能量。但為何不能進化出一邊清醒一邊恢復的機制?同樣是謎團。

 相曉桐突然發了一份文件過來。

 宋河打開,裡面是數百個文件夾,全是猴子睡眠時的腦部觀測數據!

 “謝謝老師!”宋河欣喜。

 “不必謝我,這些數據很糙,都是未經分析的原始數據,我的團隊沒怎麼認真研究腦部睡眠,只是用了儀器檢測。”相曉桐回覆,“如果你能把這些原始數據鑽研一下,找到一些新成果,也算幫了我團隊的忙。”

 “明白!”宋河回覆,“萬一我找到腦部睡眠的新鮮東西,發論文之前和您商量!”

 “提醒你一下,歐空局的團隊也在研發新式安眠藥,準備賣給我們月城計劃。你去立項時可以打聽一下他們的進度,以免你的研發還沒成熟就胎死腹中。”

 宋河眼皮猛跳。

 歐空局也在搞安眠藥?

 他意識到了什麼,連忙上網搜索“太空失眠”的相關論文。

 “嚯!真不少!”宋河被搜索結果嚇了一跳。

 他默默研讀,飛速翻閱太空失眠的相關論文,最早的論文甚至能追溯到冷戰時期,曾經的兩個超級大國剛送宇航員上天,就觀測到嚴重頻繁的失眠現象。

 人類在地球上,會根據太陽東昇西落調節生物鐘,但太空飛船裡的航天員,每隔90分鐘繞地球一圈,一天能經歷十六次日升日落,睡眠節律紊亂不堪,褪黑激素和皮質醇均會狂亂分泌。

 除了光線,失重環境本身也損傷身體,人體泵血結構是根據地球重力環境生長的,到了太空,更多血液會衝到頭上,產生和倒立相似的感覺,鼻充血、頭疼、皮膚腫脹都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