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科舉和蔭補(第2頁)

 李相警告這幾位御史。身為兩朝宰相,他深知一旦君主堅決要執行某項決策,反對的臣子會是什麼下場,輕的貶官外放,重的有殺身之禍。

 “下官記住了。”幾位言官史識趣地不再提了。

 ——

 傍晚,顧瑤吃了一碗粥,一個雞蛋。

 沒什麼胃口的她強迫自己吃了些東西。

 吃完她便窩在南書房看摺子。

 一天不理政,摺子便堆積如山。

 作為君主,她必須完成這些工作,因為沒有人能幫她做這些事。

 大越設有300個州縣,一個州縣相當於現代的一個地級市。而每個州縣約有100-200名名享受朝廷俸祿的官吏,其中大的州縣有將近300名官吏。

 在金陵城的官吏約8000人,分置三省六部,各個衙門。

 這是一個文治的朝代,偏向於重文輕武,文官的權力大,社會地位高。

 而在大越要出仕,主要的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就是每三年一次的科舉考試,科考一次錄取200多名進士,進士幾乎全部賜官,一甲進士賜予五品或六品官職,二甲進士七品官職。其他進士也會分派到朝廷或者地方去任職,而除了進士,未中進士的舉人也可以出仕,一般在地方衙門裡當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