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秋隕S 作品

第二百四十三章初入泰山(第2頁)

 既要又要這種事兒,終究不存在於現實之中。

 見張恆沉思不語,王朗生怕自己所言不合張恆的心意,連忙又補充道:“長史,此乃下官淺薄之見,不堪入耳,若有不妥之處,還望長史勿怪。”

 張恆揮手笑道:“哪裡,景興一番肺腑良言,我亦深有同感。只嘆我等才疏學淺,不能使青州百姓豐衣足食,故此嘆息爾。”

 “長史仁德,下官佩服!”

 “好了好了,不說這些了。”張恆笑道,“還是加緊趕路,早日與大軍會合,方為正理。”

 話雖如此說,但張恆心中已經定下了方向。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既然眼下時機不成熟,那就只能先顧好徐州這個基本盤了。

 “伯臺,傳我將令,命全軍全速前進,五日之內,必須要抵達泰山腹地!”

 孫康神情一肅,連忙抱拳應道:“遵命!”

 ……

 泰山郡。

 從郯縣到泰山郡治所奉高,共計五百餘里的路程,以正常的行軍速度,最多七八日便可抵達。

 但自出了東海郡,進入泰山境地之後,張遼的行軍速度便慢了下來,甚至日行不足五十里。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道路崎嶇,再加上時不時冒出來的盜匪流寇,都是讓張遼頭疼不已。

 從東海往泰山進發,歷來只有一條官道,便是沿著琅琊郡治所開陽縣一路向西,經武水故道而過南武陽、卞縣、梁甫三縣,最終直抵奉高。

 但泰山山脈盤亙縱橫,張遼的軍隊從平原往山路進發,自下而上的難度本就很高,再加上道路年久失修,就更加難走。

 士卒尚且能勉強通行,但運送糧草的車隊卻實在難以前進,每日只能行十幾裡,無奈之下,張遼只得放緩了行軍速度。

 好在經過數日的艱難行進,總算行過了這條崎嶇的武水故道,泰山郡腹地已然遙遙在望。

 張遼跨在馬上,抬頭隱約見到前方有些許人煙,不禁面露喜色,扭頭對郭嘉笑道:“奉孝先生,可知前方是何處?”

 “不知。”

 郭嘉搖了搖頭,回答得十分乾脆。

 未出山前他常年混跡潁川,自然對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聞言,張遼差點腳下一個踉蹌。

 不知道也能這麼理直氣壯的嘛,還以為你們這些謀士都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