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歷史的慣性


 張角是太平道的領袖,是黃巾軍的精神支柱,他的倒下意味著黃巾軍內部將會出現繼承者的明爭暗鬥。

 雖然張梁和張寶一個號稱地公將軍,一個號稱人公將軍,但他們其實都是依附在張角的護蔭下才能走到這個位置,並沒有真正掌控全軍的能力。

 此時黃巾軍內部分成了三大陣營,勢力最大的是馬元義、何義和波才組成的渠帥軍,他們坐擁最大的兵權。

 因為一直打勝仗,渠帥軍已經有點目中無人,他們是堅定的造反派,一直嚷嚷著想要張角自立為王,然後分封諸侯。

 第二陣營就是由張角的弟子,太平道張牛角、張燕、張曼成組成的太平軍,他們是中立派。

 第三陣營就是由伍異、張梁和張組成的張角近衛軍,因為伍異的存在,這部分人是想偃旗息鼓,偏安一隅等待亂世出現的保守派。

 其實戰事持續了一年,焦頭爛額的東漢王朝已經無力一直征討冀州的黃巾軍,所以朝廷來了不少招安的天使,打算讓黃巾軍由匪轉兵,換個方式平亂。

 雖然張角的太平道鼓譟農民起義,不過百姓爭鬥也只是為了混口飯吃,一直紛爭並不是他們所願,因此冀州的百姓也逐漸不願意再起兵禍。

 伍異差一點就能說服張角隱忍等待合適的時機再起兵,可惜這個節骨眼這位大賢良師就病倒了。

 黃巾內部分崩離析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伍異也不去強求挽回,他只能保住太平道的血脈,而這個後手他也早已做好準備了。

 幽州牧劉虞,就是伍異的後手了。

 劉虞為人寬厚,以仁政著稱,即使在幽州這樣的的邊疆地帶,又被外族虎視眈眈,依然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外族鎮服,故以被人所稱道。

 黃巾的兵鋒進入了幽州之後,劉虞就一直不忍百姓流離失所而退讓,當地的百姓也不願加入黃巾同流合汙,以至於張角都沒有把心思放在幽州上。

 可是伍異不一樣,他看中劉虞的性格,是能容忍黃巾降將的存在,因此一直有跟劉虞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