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火 作品

第400章 瘟疫爆發

 女帝深知眾臣的勸誡是對的,但她還是不能下這個決定,於是開口說道:“朕要見蘇哲,聊過這件事再說!”
似趙淵等人倒是有些不理解,如此重大的事情,陛下怎麼會去問蘇哲的?但宋漣、白鹿洞書院那些人,卻是覺得蘇哲內藏乾坤之才,這件事去問他是對的!!“請陛下速速召見蘇師進京,但朝廷這邊也需要做好救治藍田縣瘟疫的準備……”儘管眾人覺得瘟疫無解,很難根治,但還是要去努力救治一番。“陛下,是否要請楊首輔他們回來處理這次的瘟疫……”女帝對此,卻是冷笑一聲,滿臉都是寒意。“他們若是有心,自然會回來。”“若是無心,隨他們!”眾臣也就不再多說什麼。……另一邊。蘇哲剛慢悠悠的醒來,就聽見秋蟬在門外急促的敲門。“駙馬出大事了,藍田縣那邊爆發了一場未知的可怕瘟疫,已經到人人恐慌的地步。”“曹公公親自出宮來請你進宮商議這件事……”唰!蘇哲臉色大變。他也顧不上許多,只能匆匆穿上衣服,又快步衝出去。“怎麼好端端發生瘟疫了?”他頓時覺得很是頭疼,要知道這瘟疫放在古代那就是一場滅頂之災,不是一般人可以救的。曹公公在旁邊說道:“駙馬爺,藍田縣那邊的具體情況還不知道,總之已經有千人染病了。”“到底有沒有死人,那名縣令也沒有說。”“哎,現在朝堂上已經亂作一團,大家都建議封城。”頓了頓,他又補充了一句。“對了,駙馬爺,就在今早,楊閣老那些人全都抱病沒有上早朝。”蘇哲的眼神驟然一寒,透著幾分殺氣。“楊老狗這是分明打算以這種方式來讓陛下妥協的,可惜遇上了藍田縣瘟疫,這群國家蛀蟲簡直該死!”“算了,等我解決完藍田縣瘟疫一事,再去處理那批逆臣。”“走,進宮!”不多時。蘇哲火速來到皇宮,也顧不上許多。“必須封城!”他這道聲音,不單單震懾到女帝,還有百官。“但封城,是為了救滿城的人!”女帝聽到蘇哲剛強有力的聲音,這才徹底下定了決心眼神一凜。“好,就按照蘇哲說的,封城!”而這時。宋公卻是站了出來。“陛下,老臣願意去藍田縣,主持封城事宜。”頓時,所有人陷入一片動容之中。誰都知道這現在藍田縣就是一個巨大的火坑,誰去誰就要死!但封城,不是隨便去一個人能封的。分量、能力不足者去封城,只會適得其反,最後釀成大禍的。女帝看著宋公幾次欲言又止,卻突然聽到了一道洪亮的聲音。“封城我去!”眾人臉色大變,紛紛扭頭看向了蘇哲,這竟然是蘇駙馬說出來的話。就連女帝都驚呆了。同時,她立即張嘴拒絕。“不行!蘇哲你不能去封城!這麼大的事情,你沒有經驗……”蘇哲立即反駁。 “那難道宋公就有封城的經驗嗎?”“而且,這次瘟疫,我敢說全天下沒有人比我更懂得醫治了。”“接下來,請陛下將治瘟疫一事全權交給我。”“請陛下放心,我一定會還一個好的藍田縣給你。”這番話鏗鏘有力,讓所有人全都被震撼到了。蘇駙馬竟然有如此救民之心,實在是讓所有人都佩服。可女帝就算敬佩於蘇哲的忠國之心,依舊選擇了反對。“不行,朕絕對不會同意你去封城的……”嘭!蘇哲直接跪在了女帝面前。他攥住了雙拳,深呼吸一口氣,聲音振聾發聵。“陛下若是不答應,我就自己去!”女帝沉默了。她是第一次在蘇哲臉上如此決然的表情,深知這個男人決定的事情,不會有半分更改。所以,她咬著牙,痛下決心!“好,朕讓你去封城,朕將藍田縣全權交給你。”“藍田縣要活,你更要活!”“接下來,你要朕怎麼幫你,你儘管直說!”蘇哲這才鬆了一口氣,又站起來朗聲說道:“接下來,我會畫一個口罩的設計圖,我要工部所有人協助幫忙。”“當然,大分口罩製造,我會讓清河商會搞的。”“還有,我要帶整個太醫院去藍田縣。”說著,他又眨了眨眼睛。“請陛下相信我的醫術,我一定可以處理好這次瘟疫的。”女帝眼神一陣閃爍,最後也只能選擇相信他。“去辦吧。”“好。”隨後,蘇哲急匆匆離開太和殿。只剩下女帝跟眾臣們嘆息不已。“蘇師,大義啊!”女帝望著蘇哲離去的身影,久久不能回過神來。最終,也只是怔怔失神的說道:“他會救下那座城的……”至於蘇哲出去之後,出去後直奔太醫院,跟他們說了很多,又讓他們下去準備,一個時辰後出發。緊接著,他又匆匆趕到了工部,將口罩設計圖畫出來。“今天發動你們能找到的所有人,陛下有錢,務必將口罩趕工出來,這是用來防止細菌傳染的。”那些工部的人不明所以,但還是積極配合。隨後,蘇哲派人給秋蟬送了道口信,說今天要在皇宮待上一天,讓她自己回去吧。秋蟬倒是沒有多想,畢竟她真的想不到自家駙馬會選擇親自去藍田縣,根治瘟疫。所以,她也就回公主府了。……另一邊。當假裝抱病的楊首輔知道這件事後,臉色一變,他沒有想到藍田縣會突然爆發瘟疫。緊接著,諸多官員趕過來訴說。“閣老,我們要不要回去主持大局啊?”“這藍田縣距離長安不遠,真要是波及到我們,就麻煩了……”楊首輔擺了擺手,開口說道:“不用去,正好藉著這場瘟疫爆發,讓皇帝自己來求我們。”“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將失去的權利全部攫取回來。”“等著吧,皇帝現在慌死了,估計很快就要派人來找我們了,該輪到我們揚眉吐氣了。”眾人一聽覺得有道理,紛紛點頭。“那就聽閣老的,我們各自散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