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不過到目前為止,七國各地早沒有這種耕作模式, 土地早就可以私人買賣了,按照土地去給周天子履行義務,更是無稽之談。

 儒家學堂裡,學子們也在為此互相討論。

 “按照這種這種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說法,井田制就是和分封制匹配的制度,分封制進行不下去了,根本原因是因為井田制被破壞了。”

 “所以禮崩樂壞的本質,是生產力又發生變化了,井田制也不再適合了?”

 “難道法家的變法,就是讓新的制度重新適應新的生產力嗎?”

 從沒站在這種角度想問題的法家:抄了!

 奮筆疾書的李斯和師弟張倉聚在一起,兩個人默契的不提韓非,念出了另一個名字:管仲。

 【“由於當時勞動工具簡單,生產力低下,種田是由幾家幾戶在一起共同勞動的。

 但隨著農業技術的發展和鐵器、牛耕的普及,生產力得到了大幅提高,開始出現了一家一戶分散生產的勞動形式。

 於是便產生了公私有別,對私田用心經營、精耕細作,對公田則應付了事,出現了‘公田不治’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