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第2頁)

 之前是‘嗯?真的是你/你兒子啊?’,現在是‘你/你兒子憑什麼?’。

 也不是沒見過王守仁的朱厚照也開始腦子裡扒拉王守仁的信息,他怎麼沒看出來手底下有這麼個聖人?

 雪藏了王陽明六年的朱厚熜也陷入疑惑:心學他也看過,心學門人在他這裡做進士的也不是沒有,但是他哪怕活著的時候,門生遍地,那也沒被誇的這麼厲害啊?

 是後面那個子孫捧心學了嗎?

 江南小樓裡,幾個明末大儒的門生們聚在一起討論。

 一個長袍中年人說:“不曾想幾百年後,居然後世又追捧起來心學了。”

 而康熙朝,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已經故去,他們的後人與門生,基本都和老師一樣,並不覺得心學和他的門徒怎麼厲害了。

 在明亡了後的儒生之中,普遍是批判‘平時袖手談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這種作風的,‘心性’罵的就是學心學的人,反思的士人們,開始看重的是‘經世致用’。

 另一個臉微圓的同輩人卻搖頭:“你看看主播平時學的什麼,再看看她念過書的父母,還有那些地鐵上的學生,哪一個像是學心學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