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穎君 作品

第23章 數學課上的小插曲

23

 開學後的新鮮勁兒,過去了,方縈真發現班裡的學生們,逐漸表現出了自己的真實情況。

 每到星期一下午,第三節課,是教務處課表上,固定的班會課時間。這節課上,專門給每個班的班主任,用來處理班級管理中的,所有問題的時間。

 對於一個星期以來,班裡的學生上課、紀律、聽講、效率、作業、測驗等等問題的總結反思,畢竟這些孩子,是經歷過小學六年的學習過程的,每個人的學習習慣、能力以及各種綜合的素質,是有差別的。

 常說的“出水才看兩腿泥”嘛,一開始,大家都規規矩矩一本正經地,坐在教室裡。從表面上,是看不出來個體的差異的,只有經歷了相當一段時間後,通過階段性的綜合考察,才能呈現出,每個人的所有特點。

 尤其是那些深層次的,有關知識積累、思想認識,學習習慣,人品素質,這些比較高級的心靈層面的呈現,學生之間微妙變化,精準差異,就顯露無遺樂了。

 師生之間,逐漸熟悉後,才能在感情和能力上,找到彼此的交往,互動行為習慣。

 方瑩真發現,首先冒出來的,就是兩頭上的學生,最突出的尖子生,學習能力強,行為規範和習慣都俱佳的人,就在每節課上,漸漸地嶄露出,各自的才華和能力。

 報到那天,方縈真拿到的自己班上,學生入學表格,上面的有每個學生的照片、家庭裡父母親的職業身份、入學成績、小學六年的,擔任班幹部情況、各項獲獎情況、優勢特長等等。一張小小的表格,就能全面地,呈現出每個學生,六年的綜合情況。

 方縈真在報到上課前,就是根據這張表格上的內容,指定班幹部、課代表、小組長等成員,以此組建班集體的骨幹核心力量的。

 經過一月的觀察,另外一頭的學生,也冒出來,是相對上面一部分來說,生活學習良好習慣,沒有養成,學習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也會顯示出來。各科老師、課代表,這裡反饋的課堂紀律、聽講的氣氛、效率、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就會把這部分學生的能力實力,自然而然亮出來。

 這就是班集體的行為裡,一個標準下的,一刀切的結果顯現。管理的出來的數據,背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

 方縈真也逐漸地,找到了自己的工作重點了。上完課,單獨叫學生,到辦公室談話的,就是這部分學生了。畢竟每天無法認真聽講的、當天寫不了作業、不能按時交作業的學生,就相對集中在,這些學生身上了。這是自然客觀的規律了。

 方縈真覺得,這太正常了。每個人伸出手指,長短粗細,是不一樣的,這符合生命的規律規則。自己也是從小到大,上過學的人,小學中學大學,一路走來,每個人,都是全部經歷過的。

 方縈真只是覺得,自己當年的身份,是班裡那個,近乎變態的尖子生,不聞不問,不管不顧身邊人、屬於天馬行空,我行我素,獨往獨來的人,和這些學生還不一樣。現在還真是無法設身處地,對這些孩子們,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做到共情。

 自己好像完全站在一個教師、班主任的身份,好像為了完成學校,交給的各項任務,在各項管理評比中,爭取不落後的這個結果,簡單的甚至是情緒化的,去修正這些孩子們身上的行為,藉著自己年輕氣盛,精力旺盛,就和這些孩子,形成了一種各就各位,各司其職的,僵硬教條的互動模式。

 方縈真覺得自己這樣的,簡單圖省事的做法,是純粹簡單地,為了自己的職業飯碗的實際考慮,表面上很溫和的態度。實際上還是很表面的,沒有進入到骨頭,心靈的層面上去。

 她知道自己的骨頭肉層面的東西,是單單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她似乎是刻意的在迴避,說到底是有些私心,有些貪圖自己個人的快樂,骨子裡的那份私密的快樂,根本不願意拿出來。這其實對學生來說,絕對是是不公平的,畢竟這眼前活蹦亂跳的,都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體啊。就是隻想端穩自己的飯碗,保住自己的工資,有錢活下去,就是自己這個職業的功能和底線。

 流於表面形式的強行修正,只會讓孩子抗拒,而且身心靈劇痛的。可方瑩真還是一再下決心,在日記本中無數次給自己下命令。必須給自己一個起碼的底線思維,就是不能傷害,每個童真的心,讓他們,在自己的尊嚴裡,獲得自己學生時代的美好生活。比如體罰學生,這樣的事情,自己絕對,是不可能觸碰的。

 每個學生,來你這裡,人家已經十二三歲了,這種模式早已形成了,不是你一天兩天一時半會兒,能改造得了的。你還是順其自然,讓孩子快樂地度過自己的中學時代。不人為地製造麻煩,設置障礙,最起碼不為難任何一個學生。

 骨子裡,方縈真是尊重每個學生的,儘管孩子們,因為太多的原因,才導致他們走到今天這一步,可這些孩子,是無奈的,無力的,是無法掌控的生活環境,還有家庭關係裡的人和事情的。

 那天剛上了,第三節課,數學課代表,就跑到辦公室來說:“方老師,數學老師讓你到班裡去一下,咱們班的陸小龍,上課玩撲克牌、唱歌呢,人家還不離開教室。”

 “好的,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方縈真來到教室裡,看見陸小龍,坐在座位上,一副不在意的樣子,數學老師是年輕的女教師,脾氣很好,拿他沒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