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穎君 作品

第11章 回老家看外婆(第2頁)

 大家一說起話來,就沉迷在其中,忘了時間,班長管彌泉說到:“不跟你們聊了,這些話題,說上三天三夜也說不完,我走了,我去西工大我同學那裡了,今天約著去逛街呢。”

 “我也走了,我要回老家外婆家看看了。”甄樂思說著和班長一起出了宿舍門。

 一下樓,兩個人就各奔東西了。甄樂思朝新西門方向走,班長走老西門,就是甄樂思上次父親送她來學校的那個大門。

 甄樂思出了新西門,也是唐都師範大學的正門,向北走了十來米,站在公家車站,等公交車。站在這條南北大路上,甄樂思等來了一輛15路公交車,這輛車是從南門開往南邊的長安縣城的車,還好,人不是特別多,還有空位置,甄樂思坐下了。

 一個女售票員過來,她買了車票。一路向南,駛往老家長安縣城方向。

 甄樂思心想,離開外婆家後,已經過去了四五年了,那還是小學五年級的時候,在一個期中考試時間,自己被從天而降的爸爸,接走了。那次,算是把自己的童年世界和童年時光,連根拔起了,似乎在那一刻,自己就成了個沒根的人了。

 從此開始了靈魂的流浪日子。從此,自己的心在哪裡都落不下來,定不下來,沉不下來,一直在無邊無際的茫茫天地裡飛翔著。飄蕩著,流淌著,四處遊蕩著。好像故鄉的概念也漸漸的虛化了,看不懂了,變得遙遠了,到不了跟前了,無法再進入,再親密的深入其中了。

 時間和距離,就這樣把自己和故鄉,和外婆隔離開了,中間的牽掛和思念,似乎僅僅存留在心裡了,無法回到現實中了。

 甄樂思自己也感到無比的奇怪。是故鄉的人變了,還是自己變了,地方還是那塊地方,房子屋舍田埂村落,街道,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那裡,看來是心境變了,情思變了。

 汽車隨著甄樂思的思緒在驅動向前,到了長安縣車站,這裡是15路車的終點站。大家都下了車,甄樂思知道再往前走二十米,在路的左手邊,是縣汽車站,走進去,找到開往黃粱鎮的中巴車,買好票,找好位置,靜等人上滿了,車就開動。

 甄樂思坐在車上,等著,司機售票員看著人上滿了,才走,人家不可能虧錢。

 甄樂思看著人來人往的車站,心裡突然想到,這世上的人,就只是個過客而已。彼此都僅僅是擦肩而過,就算是同時代的人,大家又不是什麼名人,誰也不認識誰,就是個陌生的路人而已。路人陌生人,同一天空下的人,誰也不知道彼此的存在,都是匆匆的過客,悄悄地來,悄悄的走。默默地過完自己的一生。

 人活這一輩子,從生到死,才能真正認識幾個人?自己的父母親、孩子、親戚、同學、朋友、同事,這些熟悉的人,活到老,到死,也是極其有限的,屈指可數的。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還是越走越遠了,直到最後,就走丟了。也許,今生的緣分,就那麼幾年的時間。

 就說眼前的這個售票員,胖胖的,黑黑的,個子也不高,穿著樸實無華,眼睛大大,鼻子圓的像個大蒜頭,嘴唇厚厚的,聲音粗粗的,自己和她今生今世,就說這麼一句話,從此,就不再見面。

 還有這個開車的司機,壓根就看不見自己,他看車上的每個人,就是個普通的乘客,交錢買票就行了。每一趟下來,只要點清楚,今天收入是多少?獎金能多拿幾塊?今天回去,給家人多買一個饅頭,或者給兒子帶個肉夾饃就開心了。

 和我這個乘客,當下坐在這裡等車的甄樂思個人,有什麼關係?她看我,就是票買了沒?有沒有錢買票?有錢上來,沒錢下去,就這麼簡單!

 甄樂思想到這裡,覺得太可笑了。再看看後面,陸陸續續上來的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匆匆而來,匆匆而過,一會車到站了,走人,各回各家,各見各媽。各走各的路,各過各的日子。

 那就算是同時代,同一片藍天下,那還不如自己看見的歷史中的人物那麼瞭解。三皇五帝,歷代皇上,五千年文明史中的那些名人,各種思想家,藝術家,科學家們,自己閱讀過他們的傳記或者專著各種書籍,竟然比眼前車上的人,自己更熟悉,更瞭解,更有感情,更懂得,更貼心。

 更多時間,是在閱讀《史記》、陶淵明、三曹、三蘇、杜甫、王維、杜牧、李商隱等等,通過文字,跟這些人在一起,感受他們的生命體驗和情感表達。

 那人和人之間的關係,到底該如何來定義?是以時間空間來定義,還是以自己從內心對他的瞭解感知來定義。現實的眼下的,還是內心的,思想的,頭腦中想象的,那個才是真的,可靠的?真是沒法搞通透,弄明白。

 甄樂思坐在那裡,又開始不停的胡思亂想了,眼前車上的擠來擠去,上上下下的人,看看遠處走在街上的人,馬路上的人,別的地方的人,另外一個城市的人,另外一個國家的人,都球上的每個角落的人,和自己有什麼關係?

 答案是沒什麼關係,沒有絲毫的關係。就是自己身邊的這些人,自己從小到大,以自己為圓心,以自己的生命長短為半徑,畫個圓圈,自己這輩子可認識的人也是有限的,可以數得出來的。別說自己這樣的小人物,就算是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屈原、李白、李時珍、曹操、劉備、關羽、張飛、曹雪芹……這些歷史上的名人,他們活著的時候,能認識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