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0 章 訪師(第2頁)

 換作從前,謝拾必然要湊過去好生觀摩,絕不錯過先生作畫之中一絲一毫的細節,同時映造自身,發覺自己的差錯與不足。

 然則今日他的心思卻不曾投在畫作上,反而盡數落在作畫的人身上。時隔一年多未見,謝拾仔仔細細打量了何先生一遍。

 青衫飄飄的文士依舊是一派倜儻的氣質,兩鬢間卻多染了幾許霜色,眉宇間的皺紋也深了些……這些變化並不起眼,若非謝拾仔細觀察回憶,或許都不會有所察覺。

 對比初見之日,何先生已不再年輕。

 祖父的天人永隔像是一地閃電劈醒了謝拾,令他猛然意識到被自己忽略的事實。在他長大的同時,長輩們卻在漸漸老去。

 他需得愈發珍惜彼此相伴的時光。

 “這麼早就回來了?”何秉畫完最後一筆,側過身來看向謝拾,打了個招呼。方才他已察覺後者到來,只是暫時不便相談,“不是說預計要到年末方歸嗎?”

 當初謝拾出外遊學時同他大體談過出行規劃,他還憑藉豐富經驗提供了許多建議。而今謝拾回來的時間比原計劃提早半年不止,難免令何秉擔心是否出了什麼意外。

 他這學生什麼都好,就是心性過於純良,不識人心險惡,該不會在外頭受了欺罷?只是看他寄回來的幾封書信並非如此啊!

 聽出了對方口吻中滿滿的關切,謝拾黯然搖頭:“勞煩先生掛念,學生在外一切安好。月前家中祖父病重,今已仙去……”

 他語氣艱澀,不願多言。

 “竟是如此?”何秉沒有挖學生傷疤的意思,驚訝過後,他嘆了一聲,“節哀!”

 生離死別之事,於他已是見慣了。對於尚且年輕的學生而言,卻不那麼容易放下。

 何秉索性將人叫到跟前,細細問起此番出遊

的經歷,又好生考教起謝拾的學問來。

 謝拾神色一緊,不敢怠慢。

 自然也就顧不得傷感惆悵了。

 師生二人一問一答,速度越來越快。而何秉的面色也隨著問答的深入而古怪起來。

 他考究的都是精深義理,直指聖賢書精髓,縱是積年的老舉人未必能流暢作答。謝拾的表現卻可稱不假思索、對答如流。

 何秉面色不覺已浮出十分的喜色。

 到後來,他忍不住笑出了聲,連連拊掌道:“好,好,好!於經義一道,老夫已是無甚可教。金鑾殿上得聖天子青眼,大魁天下之日,不遠矣!”

 儘管何秉只有舉人功名,但他自認一身學問絕不輸戴府教這等老翰林,未能得中進士,只能說時也,命也,世事弄人也。以他的眼光來看,謝拾學問之深,狀元之位十拿九穩。

 之所以不說是百分之百的把握,蓋因凡事皆有意外。譬如說,萬一天子看他這得意門生長得太俊,非要點為

 () 探花郎呢?再譬如說,考生心態失利發揮失誤也有可能。

 想到謝拾不久前才失了祖父,何秉心頭一沉,唯恐年輕人頭一遭經歷生死大事,沉溺於悲哀之中,勞心傷神……倘若出現這等意外,那就未免太過遺憾了。

 不等他細思該如何在不觸動傷心事的前提下勸謝拾保重自身,一陣涼風突然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