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為灑脫 作品

第124章 暗流湧動(第2頁)

 同時還體會到了快速的數據獲取和處理能力。

 此戰結束,這些異常自然而然,變成作戰報告遞交到參謀部。

 作戰參謀部的張聞天做出了準確的推測。

 結合之前秦濤的行蹤,不僅去過伏羲實驗室,還救出了研究院王琳。

 再加上他能迅速救援吳天放,種種跡象表明,先進人工智能的實驗成功了。

 不僅如此,秦濤極有可能掌握著人工智能的內核。

 吳家當然知道先進人工智能的重要性。

 可以說,袁老在伏羲實驗室的相關研究,背後一半是吳家在推動。

 遵循科技軍工以及後勤的發展思路,吳家在全世界尋找值得投資的先進技術。

 實際上,在袁本初博士發生車禍之後,第一時間的救援和聯繫,都有著吳家的影子。

 事情就是這麼巧妙,不過也算不上是離奇。

 沒有吳家的資金技術支持,“命運”不可能孕育。

 沒有秦濤的勇闖地下實驗室,“命運”也無法誕生,甚至會流落境外勢力之手。

 不管怎麼樣,吳家對於秦濤的態度是欣賞為主。

 因此張聞天和吳老都沒有動強行從秦濤手中奪取的想法。

 第一,不能確認秦濤真的拿著智能核心。

 就算在他手裡,按照秦濤先性格,肯定留有後門。

 第二,秦濤本身的價值雖然現在來看,無法和“命運”相提並論。

 但是吳老相信秦濤的潛力,吳家在吳鎮海的領導下,還是想以一個合作者的姿態和秦濤聯繫。

 董永年接到的就是這樣的指令。

 向秦濤展示核心研究所,讓他猜測到吳家在人工智能所有權方面的合理性。

 其次利用資源和人力優勢,半強迫秦濤交出智能核心,最起碼也要爭取到平等使用權。

 即便是秦濤帶來了數百人,董永年感覺情況也還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畢竟還是個年輕小夥,帶他見見世面,自己這邊稍微加把勁,引導一下。

 人工智能還不是輕易到手。

 沒想到,沒想到,這小子居然反客為主,態度如此強硬。

 看來不能再抱有拿捏的態度了,董永年要儘快緩和氣氛,要是談崩了,自己就惹大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