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書院建成

“陛下,女子學院自古以來便無此傳統,女子主內,男子主外,三綱五常,禮制如此,若今日建成女子書院,拋頭露臉事小,禮法不存事大,望陛下三思。”

 說話的是一個御史,他是出了名的思想保守,一直以來對於周佑宸上金鑾殿聽政一事頗有微詞。現在周佑宸主張建一家女子書院,顯然是讓這個御史再度不滿了。

 面對御史的振振有詞,周佑宸不屑地撇了撇嘴,只是建一家女子書院,何德何能跟禮法掛鉤?又不是危及江山的大事,本質上他們就是看不慣一個女子享有和男子一樣的權利,自由出入書院,讀書學習。

 周佑宸不急著開口,有的人就開始附和御史的話,請皇帝陛下取締書院,收回成命了。

 一時間,大殿不斷地迴旋著天子三思的聲音。

 周佑楷登即火冒三丈。

 “天子金口玉言,不容更改!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此事不成也得成。”

 原先周佑楷對博望書院談不上有多深的感情,本質上他答應這件事也是看在周佑宸的臉面,並非代表了他對周佑宸暗中進行的解放女性大業有何高見,畢竟,他是皇帝,又是男人。

 現下群臣激烈反對,倒是激起周佑楷的逆反心理,他們越不同意, 他反而要這麼做。

 眾臣訥訥不語, 懾於天子威嚴,這會兒倒是無人敢頂著壓力諫言了。

 周佑宸在周佑楷擲地有聲的一番話講完後,接過話茬,坦然道,“陛下,這件事臣妹有話要說。”

 “妹妹請講。”周佑楷和煦一笑。

 “我們大雍開朝至今,共有三位奇女子。 一位是文熹皇后,她當年和太祖皇帝微末之時互相扶持,攜手並進,建立了大雍王朝。大雍開國之初不甚安定,朝中動盪,天戎族來犯,是文熹皇后不廢一兵一卒,前去勸說天戎族大王退兵,力保邊境太平,正因如此,文熹皇后與太祖皇帝共同治理大雍,史稱二聖臨朝,更在太祖皇帝晚年時力挽狂瀾,勸諫皇帝,力保賢臣。文熹皇后之功垂範世間,故太祖皇帝一生敬重文熹皇后,世人亦多寫詩賦文,讚頌文熹皇后的功績。”

 周佑宸所講述的這段歷史不是信口開河,本朝的文熹皇后智勇雙全,堪稱賢后,奈何她的本名早已失傳,史書無載。

 這就是封建時代女性的普遍性悲哀之處,做出了一番事業,也未必留下姓名。

 這種明晃晃又理所當然的忽視,周佑宸不能視若無睹。

 文熹皇后多麼偉大,然而正史沒有她的本名, 野史小說虛構了她的小名字表,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周佑宸身為文熹皇后嫡系後人,實在是為這位傳奇女性感到可惜和不公。

 當然,心裡感慨歸感慨,周佑宸今日的話題重點不是文熹皇后。

 提到這位皇后,朝中大臣自然是敬畏不已。連同那位御史,對文熹皇后亦是推崇備至。

 聊完了文熹皇后,調動了群臣的熱烈情緒,周佑宸再接再厲,提到了第二位傳奇女性,“既文熹皇后後,又有忠勇定侯霍飛燕將軍,帶兵救父,更在危急關頭突圍救駕,拯救了一城百姓,死後被追封為侯,其忠肝義膽,太宗皇帝連連讚賞,稱讚其為第一女將。霍將軍的後人尚在 ,不必我多言,亦能領會得到祖宗的豪情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