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4 章

    王氏走後,張媽媽把多嘴多舌的女兒雁姐罵了一頓,她原本就甚是看不起這個沒出息的女兒,雁姐後悔不迭,覺得自個不該罵嫂嫂,就該在一旁看著她娘被嫂嫂王氏欺負死。
 

    打這後,對張媽媽這個娘越發冷淡,母女之間的那點情分少的可憐。
 

    吳家自元宵節過後,便時常有媒人上門,吳相公有心為侄女婚事做打算,年後外出赴席,在席上與人透了口風。
 

    有人家中兒子或子侄尚未定有婚事,這些人都是榮姐挑剩下的,榮姐嫌這些人的門楣低,可對於二姑娘吳季姐來說,這其中不乏有上等好人家。
 

    她知曉她不能和榮姐比,能嫁個通判之子就心滿意足,可那些人家見她雖是吳知州的親侄女,但生父早逝,又沒有什麼嫁妝,即使再想和吳知州結為兒女親家,也都要好好掂量一番。
 

    這裡的兒女親家,因吳知州是季姐的叔父,佔了一個父字,故而稱其為兒女親家,比著與榮姐訂下婚事的臨江府這種真正的兒女親家來說,前者比後者要輕上六成。
 

    官宦人家,無論是官人還是大娘子,心裡都有一把算盤,在兒女婚嫁一事上,打著算盤計較得失,比做買賣的商賈都要精明。
 

    其實兒女婚嫁,又何嘗不是一樁官宦人家的買賣女方的嫁妝,男方家的官位,亦或者女方家的官位,男方的才華。
 

    要是吳季姐是吳知州的親女,便是沒有嫁妝,也照樣有人爭著搶著娶,可吳季姐僅是個侄女,而吳知州膝下有三個女兒,又能多看重他這個侄女。
 

    那些人家嫌棄吳季姐,不肯讓其與自家小郎婚配,但到底是知州侄女,要比尋常人家的女孩有身份,就讓自家的親戚託媒人上門。
 

    無非是哪個官員大娘子表兄的兒子,是個商賈連功名都沒有,要麼是哪個官員小妾的兄弟,雖有功名,但出身低。
 

    更有哪個官員姐姐婆家的侄子這些人在吳知州眼中,都是些登不上檯盤的下等媒茬,拒了不知多少官媒,私媒。
 

    好在他是知州,三年一回的州試在二月開始,到時州下面各縣的舉子都會紛紛湧來,在其中為侄女選個有才的,打定主意,此事就此先擱下,只等正月一過。
 

    且說三姑娘榮姐,自打與臨安府江家訂下婚事,逢年過節那江家都會往沂州寄來禮物,禮物左不過是些花翠細果,花翠倒罷了,只是細果吃食,臨安府到沂州有千里之遠,路上要用些日子,送到吳家後細果已經不大鮮嫩。
 

    馮氏怪江家粗心,細果吃食合該在沂州買才是,她堂堂知州娘子什麼果子沒吃過,哪會稀罕他們江家送來的果子,不過是看到吃食,覺得江家不看重她女兒榮姐。
 

    吳江兩家去年才訂的事,之前見那江家事事周到令她心中滿意,可這才一年,就拿些爛果子打發人送來,真是好沒道理。
 

    她讓丫頭把江家送來的禮物抬到了女兒榮姐屋裡,榮姐見江家送的果子是一筐福建金橘,一盒個大如拳頭的橙,共有八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