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根 作品

123.東漢末年 考試!考試!(第2頁)

 鄧綏:明帝不懂,宦官真的很好用!

 ……

 【順帝在位期間,面對的外敵只有鮮卑,但鮮卑年復一年的犯邊,對朝廷也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永建元年(126年),遼西鮮卑入侵代郡,代郡太守戰死。127年,中郎將張國擊敗遼西鮮卑。同年,遼東鮮卑入侵玄菟郡,很快就被烏桓校尉耿曄打敗。接下來的幾年間,鮮卑多次進犯漁陽、朔方等邊境,中原朝廷也多次派兵出擊,直到鮮卑首領其至鞬去世,大漢邊境才終於獲得了短暫的安寧。】

 鄧綏:“其至鞬!他不是去年就被鄧遵打敗,率眾歸降大漢了嗎!”

 其實早在永建元年(121年),鄧綏去世,鄧遵被漢安帝劉祜逼迫至死後,其至鞬就反叛了,他多次攻打大漢邊境,又打敗了南匈奴,在北方稱雄。

 但劉祜根本沒有重視,也沒有派兵抵禦……

 【被安帝劉祜派到西域的班勇也屢建功勳,永建二年(127年),班勇征服了西域的焉耆國,龜茲、疏勒、莎車等國迎風而降,西域都護府再次矗立在帝國的邊疆!】

 【在文化上,劉保擴大太學,改革察舉制。】

 【東漢時期,貴族操縱察舉制,他們相互舉薦,締結姻親,壟斷了寒門上升之路,也為朝廷埋下了巨大的隱患。針對這些弊端,劉保為察舉制打了個補丁——建立了考試製度。“諸生試家法,文吏課箋奏”,儒生考試經學,文吏考試奏章律令。】

 評論區

 “果然是考試。”

 “原來在東漢就有考試了。”

 “這真是自古以來最公平公正的法子了。”


 【對於察舉制來說,考試是里程碑式的進步,所有人都能按照一定的規章制度進行競爭,將豪強世家相互舉薦扼殺在搖籃裡,漢朝的官吏擇選制度為之一新,史稱“陽嘉新制”!】

 漢武帝拍案叫絕:“此法甚妙!”

 想當年,秦朝只有軍功爵制,士人想要了進入仕途,只能向高官顯貴自薦,再通過他們推薦給皇帝。此法是春秋戰國養士之風的延續,公卿士族門客成百上千,朝中官吏不是皇帝的親信,而是公卿的擁躉。

 到了西漢初年並沒有設置官吏選拔之制,所有官吏都被功臣勳貴的子侄包攬。

 到了武帝時期,他們已經形成了巨大的利益集團,貧民百姓即便再有才華也沒有上升的渠道。

 武帝看到了其中的弊病,感受到了以丞相為首的利益集團對皇帝的轄制。於是他繞開丞相與三公,開創了中外朝制度,用自己的親信幕僚組建中朝,此後中朝負責決策,丞相只有執行權。

 為了繞開已經固化的利益集團,他又開創了察舉制,以地方舉薦的形式,給了普通人一個進身之道。

 但,武帝驕傲的想,並不是所有的皇帝都像朕一樣能夠明察秋毫,辨別是非。

 後世的皇帝們被官吏矇蔽,地方豪強互相舉薦,地主家的傻兒子都能當官,貧民家的孩子即便再有才華也沒有出仕的機會。

 漢順帝劉保打上的這個補丁,正好完善了這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