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漢武大帝

    建元六年前135年, 匈奴又派人來漢朝要求和親,以大行令王恢為首的主戰派,與御史大夫韓安國為首的主和派激烈交鋒。最終, 劉徹採納了主和派的意見,韜光養晦。
 

    劉恆對太子讚道“這孩子真不錯, 有雄心,也能忍耐。”
 

    若是他記得沒錯, 此時太皇太后已經去世了,劉徹完全掌握了朝政,卻能忍一時之辱, 沒有被權利衝昏頭腦。
 

    太子劉啟也滿心驕傲,雖然他還沒有生下這個兒子。
 

    元光二年前133年, 王恢提出馬邑之謀,利用軍臣單于貪圖馬邑財物的心理, 利誘軍臣單于進入大漢國境,在馬邑設伏消滅他。武帝命韓安國、李廣、公孫賀、王恢等將軍領兵, 率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附近。
 

    劉徹面色陰沉下來, 馬邑之謀是他出擊匈奴遭受的一大打擊,之後, 主和派佔據上風, 滿朝文武懼匈奴如虎。
 

    軍臣單于率軍即將到達馬邑, 卻見到滿地的牛羊無人放牧。細節決定成敗,軍臣單于頓生疑心, 埋伏之策徹底失敗。軍臣單于撤兵回到草原,漢軍追之不及,只能罷兵。此後,匈奴斷絕和親, 但又捨不得放棄大漢的財物,沒有斷絕關市。
 

    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了,但此戰結束了漢朝一直以來的屈辱和親政策,開始了正式反擊的序幕
 

    劉邦嘆息一聲“可惜了,一擊不成,失去了大好時機。”
 

    呂雉卻很淡定“不過是一次試探罷了,大漢從未主動與匈奴交戰,對這樣的戰爭模式還不適應,這只是一個開始。”
 

    劉徹還記得那三年,朝堂上主和派一家獨大,主戰派一蹶不振,而他也成了窮兵黷武好大喜功的昏君之流
 

    若不是仲卿橫空出世,他反擊匈奴的戰略怕是要功敗垂成了
 

    元光五年前130年,匈奴興兵南下,兵鋒直指上谷。漢武帝派出四路兵馬出擊,車騎將軍衛青出上谷,公孫敖出代郡,李廣出雁門,公孫賀出雲中。四路將領各率一萬騎兵,迎擊匈奴。
 

    天幕上出現了鼓點,鼓聲慢慢加強,遠處馬嘶人吼,刀劍碰撞聲逐漸出現,一幅金戈鐵馬的畫面出現在所有人眼前
 

    這是大漢軍隊第一次離開長城的保護,在草原上主動出擊。結果,李廣、公孫敖兩路兵馬皆失敗,損兵折將,死傷慘重。李廣被匈奴人俘虜,全軍覆沒,假死逃脫,第三路的公孫賀也無功而返。
 

    文帝朝的李廣沮喪無比,上次迎擊匈奴時,他以良家子身份參軍作戰,戰鬥勇猛,立下大功,被任命為漢中郎。
 

    文帝十分看好他,曾對他說“可惜你生不逢時,若是在高祖時代,定能獲封萬戶侯”
 

    好消息是,他晚年終於迎來了主動出擊建功立業的機會。
 

    壞消息是,他沒有把握住全軍覆沒,僅以身免,這是一個將軍最大的失敗
 

    他很快就會知道,這樣的失敗只是開始,遠遠沒有結束
 

    三路兵馬盡皆失敗,大漢第一次主動出擊眼看著又要功敗垂成,漢武帝定是十分沮喪的。就在這時,前線傳來捷報,第一次上戰場的衛青卻創造了驚人的戰績衛青長驅直入深入險境,直搗匈奴祭天聖地龍城,消滅匈奴數千人,凱旋而歸,被封為關內侯
 

    劉邦擊掌而歌“好”
 

    匈奴的祭天聖地都被大漢軍隊踏平了,看他們還怎麼囂張
 

    漢初的文臣武將都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憋屈了這麼久,被匈奴欺辱了這麼久,終於看到了勝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