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又獎勵了五十畝地(第2頁)

 “沒事,作坊不急,不能耽誤了耕種,現在朝廷給你們賑災糧,也有種子,想回的就可以回,我們不勉強。”

 一聽沈淵這麼說,好多人都立馬感激地想要磕頭。

 不管如何,東家夫婦真是好人,這些日子他們沒有受苦,現在還有工錢可拿,比那些在縣城待著的災民好太多了。

 “東家,您和夫人就是活菩薩,我們一定會日夜祈禱,感謝您的恩德。”

 沈淵沒有多說,依舊是讓林毅統計人員名單,隨即就讓沈昭過來給他們發工錢,送他們出村。

 林毅沒有走,留下來的還有三戶。

 其中一戶是馮小柔一家,當然,還包括趙圓圓。

 馮小柔一家只有馮小柔的父親一個壯勞動力,底下有一個弟弟,還有趙圓圓這個侄女。

 他們覺得回去種地,他們也種不了幾畝地,勞動力少,還要多交兩成賦稅,不如留下來做工。

 另外兩家也是這麼個情況,壯勞力少,多收稅不划算。

 從通許縣走回去,不知道要走多久,走回去怕是也趕不上耕種了。

 林毅看這情況,眉頭緊鎖。

 這留下來分明就是給東家增加負擔的,畢竟三家帶上他,只有六個壯勞力,其他都是婦女兒童。

 沈淵看了看這情況,也沒有說趕他們走。

 這幾家都是憨厚老實的人,老的老小的小,也的確可憐。

 但是留下來,自然也不會讓他們白留。

 “留下來也可以,男丁依舊蓋作坊,女人幫忙著做些和泥的小活兒,現在災情過去,男人二十個銅板一日,女人十個銅板一日,老人撿柴做飯,五個銅板一天,孩子沒錢可拿,我每天只提供每戶一頓飯的粗糧,菜和鹽巴你們自己想辦法。”

 天氣好,也有了水分,先前幹了的植物也迅速長了出來,如今的山上也是可以找到野菜吃了。

 二十個銅板本來就是不包含吃住的價格。

 他也算是仁至義盡。

 聽了這話,眾人紛紛表示同意,也知道東家這是照顧他們了,這工錢趕上鎮上做工的工錢了,還給一些粗糧,也有地方可住。

 他們緊巴一下,等作坊蓋起來,也能攢下不少銀錢,到時等秋收時,糧食價格也打下來了,他們買了糧食再返鄉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