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后羿(第2頁)

 這裡就像一處秘境,李文嘉想象著。當陽光再次普照大地的時候,這裡又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呢?

 “我打的怎麼樣?”

 “還得多練啊。偏差了兩釐米,差點就打偏了。”

 “接下來怎麼辦?”

 “等他們過來。你看那邊。雷火開始聚集了。”

 無需探出頭,就在不遠處。那些受到驚擾的無人機聚集在一起,五顏六色的燈光一同出現,看起來就像是在煙火表演。

 “它們短時間內不會離開這裡,所以我們回程的路線會比較安全。”

 “能持續多久?”李文嘉表示懷疑。

 “天亮之前。。。。。。他們到了,我們走。”

 兩人再次啟程,但這次就不再小心謹慎了。他們快速越過一片瓦礫,與碎星他們匯合在另一條街區裡。

 重新穿上鞋,李文嘉終於不用忍受地表上的碎石,帶來的刺痛感。長骨也是一臉舒爽的表情。

 “兄臺,你以前到底是做什麼的?”在路上,李文嘉終於還是問出了這個,困擾了他幾個小時的問題。

 “你說我嗎?我以前是農林大學的,合成化農業管理。”長骨自嘲般的笑了笑,“這個專業,畢業就是失業,那會兒都是全自動的了,哪有什麼合成化。”

 “但他很喜歡那個專業。”碎星補充道。

 “對,我原本還打算讀博的。但等到面試的時候,我的導師通知我們,他不幹了。”

 “為什麼?”

 “他被解職了,就是失業了。他那時候才五十歲,也不知道現在還活著沒有,好些年沒有聯繫了。”

 “這麼誇張?那後來呢?有沒有去學新的專業?”

 “有啊。我後來學了自動化農業,還考了不少無人機維護相關的證書。。。。。。那些東西根本學不完,等我學成的時候,我都已經奔四了。”長骨抹了一把辛酸淚,“然後戰爭就爆發了。合成化和自動化都沒了,現在就是純粹的手操。”


 “這。。。。。。”李文嘉扶額嘆氣。

 戰前確實是那樣,人工智能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得到一份正經的工作。想要工作的話,那可能是數十年的寒窗,才有概率換一份。那個社會不需要努力奮鬥,它只需要天才,真正的天才。

 當然,那個社會如果放在現在,幾乎可以被稱為烏托邦。當大部分公民不再被剝削,他們反而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生產力。那會兒真是日新月異,那些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的人們,總是會想整個大活兒。

 於是乎,那些曾經沉寂在歷史中的技術被人們發掘出來,然後在出乎意料的地方,重新開始發光發熱。

 換言之,當時的世界,需要的是創造力,而長骨其實是陷入了某個誤區之中。也許,當他想通這件事的時候,他會活的更輕鬆一些吧,就像現在這樣。

 “對了,你是第一次拉弓嗎?”長骨回想起剛剛的那一幕。

 李文嘉點點頭,他之前只玩過弩。

 “哦,是這樣啊。那我更正一點。你打的很棒,你他孃的真的是個天才。”

 碎星走上前,他拍了拍李文嘉的後背。

 幾人樂呵呵地聊著天,不知不覺中,他們穿過了城市廢墟,再次來到了隧道入口。他們走的路徑是條弧線,在這條弧線的左側,正是被江水填滿的彈坑。

 也就是說,他們沿著一顆核彈的彈坑邊緣,穿過了這座城市的一角。

 “從這裡可以過江,這條隧道直通對岸的那座山。可以走快一點,這裡很安全。”長骨介紹道。他又拿出了那根燒了一半的火把,重新點燃後,繼續前進。

 幾人在隧道里的速度不算慢,當火把終於燃盡的時候,他們便看到了隧道的出口。

 這裡是一處半山腰,附近的核彈頭將山坡炸塌了,露出了很多埋藏的寶藏。

 長骨將火把杆子收起來,隨後指著他們的北邊,說道:“看那邊的棕色植物,它們叫做油棉。它們的果實可以榨油,榨剩下的渣子有些像棉花,可以織布。我們的火把就是用它們做的。”

 “要收集嗎?”

 “不,我們沒有地方去種它們,所以暫時只能以採集為主。而且現在時節不對,馬上要十月了,時間過得真快。”

 他們跟著長骨轉了個彎,沿著一條小道,開始向北走。在路過那些作物的時候,李文嘉用背囊裡的密封袋,稍微裝了一點樣本。

 他們顯然打理過。這些叫做油棉的植物,附近的雜草全被清理了一遍,而葉片上甚至都沒有沾著多少雪沫。他們將積雪堆積到迎風處,改變了局部風向。

 讀書還是有用的,至少長骨的學識派上了用場。

 當然,熟悉這部小說的讀者肯定知道,這些所謂的油棉,其實和棉花毫無關係。所以長骨學到的那些知識,大部分都沒什麼用,唯獨能管用的,只有一種,那就是方法論,而且它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東西了。

 幾人穿過這片低矮的植物,越過一個小山包,來到了一處山谷中。

 李文嘉瞬間就被這裡的環境震撼到了。

 只見山谷中央,一棵巨大的銀杏樹倚靠在岩石上。散亂且粗壯的根系,像一隻巨大的手掌,牢牢地將土壤抓在一起。深綠色的樹冠遮天蔽目,扇形的葉片上凝結著一層冰霜,但卻異常堅挺。

 確實難得一見,銀杏是少見的,表面性狀沒有發生改變的樹種。它們不僅適應了戰前的萬物突變,現在又再一次適應了後核時代的殘酷環境。

 有些老東西總是這般堅強,總是以不變應萬變。

 這棵巨樹長得有些大了,比一般的樹要大得多。它可能是某個特殊的個體,李文嘉在震撼之餘,還是提取了一點樣本。

 山谷中有不少倖存下來的植物,所以這裡沒有被蘑菇佔領。長骨幾人在積雪中翻找著什麼,他們在教導年輕人辨識草藥。

 這並不奇怪,在戰前的時候,萬州確實是一箇中成藥產地。

 這裡就像一處秘境,李文嘉想象著。當陽光再次普照大地的時候,這裡又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呢?

 “我打的怎麼樣?”

 “還得多練啊。偏差了兩釐米,差點就打偏了。”

 “接下來怎麼辦?”

 “等他們過來。你看那邊。雷火開始聚集了。”

 無需探出頭,就在不遠處。那些受到驚擾的無人機聚集在一起,五顏六色的燈光一同出現,看起來就像是在煙火表演。

 “它們短時間內不會離開這裡,所以我們回程的路線會比較安全。”

 “能持續多久?”李文嘉表示懷疑。

 “天亮之前。。。。。。他們到了,我們走。”

 兩人再次啟程,但這次就不再小心謹慎了。他們快速越過一片瓦礫,與碎星他們匯合在另一條街區裡。

 重新穿上鞋,李文嘉終於不用忍受地表上的碎石,帶來的刺痛感。長骨也是一臉舒爽的表情。

 “兄臺,你以前到底是做什麼的?”在

路上,李文嘉終於還是問出了這個,困擾了他幾個小時的問題。

 “你說我嗎?我以前是農林大學的,合成化農業管理。”長骨自嘲般的笑了笑,“這個專業,畢業就是失業,那會兒都是全自動的了,哪有什麼合成化。”

 “但他很喜歡那個專業。”碎星補充道。

 “對,我原本還打算讀博的。但等到面試的時候,我的導師通知我們,他不幹了。”

 “為什麼?”

 “他被解職了,就是失業了。他那時候才五十歲,也不知道現在還活著沒有,好些年沒有聯繫了。”

 “這麼誇張?那後來呢?有沒有去學新的專業?”

 “有啊。我後來學了自動化農業,還考了不少無人機維護相關的證書。。。。。。那些東西根本學不完,等我學成的時候,我都已經奔四了。”長骨抹了一把辛酸淚,“然後戰爭就爆發了。合成化和自動化都沒了,現在就是純粹的手操。”

 “這。。。。。。”李文嘉扶額嘆氣。

 戰前確實是那樣,人工智能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得到一份正經的工作。想要工作的話,那可能是數十年的寒窗,才有概率換一份。那個社會不需要努力奮鬥,它只需要天才,真正的天才。

 當然,那個社會如果放在現在,幾乎可以被稱為烏托邦。當大部分公民不再被剝削,他們反而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生產力。那會兒真是日新月異,那些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的人們,總是會想整個大活兒。

 於是乎,那些曾經沉寂在歷史中的技術被人們發掘出來,然後在出乎意料的地方,重新開始發光發熱。

 換言之,當時的世界,需要的是創造力,而長骨其實是陷入了某個誤區之中。也許,當他想通這件事的時候,他會活的更輕鬆一些吧,就像現在這樣。

 “對了,你是第一次拉弓嗎?”長骨回想起剛剛的那一幕。

 李文嘉點點頭,他之前只玩過弩。

 “哦,是這樣啊。那我更正一點。你打的很棒,你他孃的真的是個天才。”

 碎星走上前,他拍了拍李文嘉的後背。

 幾人樂呵呵地聊著天,不知不覺中,他們穿過了城市廢墟,再次來到了隧道入口。他們走的路徑是條弧線,在這條弧線的左側,正是被江水填滿的彈坑。

 也就是說,他們沿著一顆核彈的彈坑邊緣,穿過了這座城市的一角。

 “從這裡可以過江,這條隧道直通對岸的那座山。可以走快一點,這裡很安全。”長骨介紹道。他又拿出了那根燒了一半的火把,重新點燃後,繼續前進。

 幾人在隧道里的速度不算慢,當火把終於燃盡的時候,他們便看到了隧道的出口。

 這裡是一處半山腰,附近的核彈頭將山坡炸塌了,露出了很多埋藏的寶藏。

 長骨將火把杆子收起來,隨後指著他們的北邊,說道:“看那邊的棕色植物,它們叫做油棉。它們的果實可以榨油,榨剩下的渣子有些像棉花,可以織布。我們的火把就是用它們做的。”

 “要收集嗎?”

 “不,我們沒有地方去種它們,所以暫時只能以採集為主。而且現在時節不對,馬上要十月了,時間過得真快。”

 他們跟著長骨轉了個彎,沿著一條小道,開始向北走。在路過那些作物的時候,李文嘉用背囊裡的密封袋,稍微裝了一點樣本。

 他們顯然打理過。這些叫做油棉的植物,附近的雜草全被清理了一遍,而葉片上甚至都沒有沾著多少雪沫。他們將積雪堆積到迎風處,改變了局部風向。

 讀書還是有用的,至少長骨的學識派上了用場。

 當然,熟悉這部小說的讀者肯定知道,這些所謂的油棉,其實和棉花毫無關係。所以長骨學到的那些知識,大部分都沒什麼用,唯獨能管用的,只有一種,那就是方法論,而且它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東西了。

 幾人穿過這片低矮的植物,越過一個小山包,來到了一處山谷中。

 李文嘉瞬間就被這裡的環境震撼到了。

 只見山谷中央,一棵巨大的銀杏樹倚靠在岩石上。散亂且粗壯的根系,像一隻巨大的手掌,牢牢地將土壤抓在一起。深綠色的樹冠遮天蔽目,扇形的葉片上凝結著一層冰霜,但卻異常堅挺。

 確實難得一見,銀杏是少見的,表面性狀沒有發生改變的樹種。它們不僅適應了戰前的萬物突變,現在又再一次適應了後核時代的殘酷環境。

 有些老東西總是這般堅強,總是以不變應萬變。

 這棵巨樹長得有些大了,比一般的樹要大得多。它可能是某個特殊的個體,李文嘉在震撼之餘,還是提取了一點樣本。

 山谷中有不少倖存下來的植物,所以這裡沒有被蘑菇佔領。長骨幾人在積雪中翻找著什麼,他們在教導年輕人辨識草藥。

 這並不奇怪,在戰前的時候,萬州確實是一箇中成藥產地。

 這裡就像一處秘境,李文嘉想象著。當陽光再次普照大地的

時候,這裡又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呢?

 “我打的怎麼樣?”

 “還得多練啊。偏差了兩釐米,差點就打偏了。”

 “接下來怎麼辦?”

 “等他們過來。你看那邊。雷火開始聚集了。”

 無需探出頭,就在不遠處。那些受到驚擾的無人機聚集在一起,五顏六色的燈光一同出現,看起來就像是在煙火表演。

 “它們短時間內不會離開這裡,所以我們回程的路線會比較安全。”

 “能持續多久?”李文嘉表示懷疑。

 “天亮之前。。。。。。他們到了,我們走。”

 兩人再次啟程,但這次就不再小心謹慎了。他們快速越過一片瓦礫,與碎星他們匯合在另一條街區裡。

 重新穿上鞋,李文嘉終於不用忍受地表上的碎石,帶來的刺痛感。長骨也是一臉舒爽的表情。

 “兄臺,你以前到底是做什麼的?”在路上,李文嘉終於還是問出了這個,困擾了他幾個小時的問題。

 “你說我嗎?我以前是農林大學的,合成化農業管理。”長骨自嘲般的笑了笑,“這個專業,畢業就是失業,那會兒都是全自動的了,哪有什麼合成化。”

 “但他很喜歡那個專業。”碎星補充道。

 “對,我原本還打算讀博的。但等到面試的時候,我的導師通知我們,他不幹了。”

 “為什麼?”

 “他被解職了,就是失業了。他那時候才五十歲,也不知道現在還活著沒有,好些年沒有聯繫了。”

 “這麼誇張?那後來呢?有沒有去學新的專業?”

 “有啊。我後來學了自動化農業,還考了不少無人機維護相關的證書。。。。。。那些東西根本學不完,等我學成的時候,我都已經奔四了。”長骨抹了一把辛酸淚,“然後戰爭就爆發了。合成化和自動化都沒了,現在就是純粹的手操。”

 “這。。。。。。”李文嘉扶額嘆氣。

 戰前確實是那樣,人工智能滲透了生活的方方面面,絕大部分人都不會得到一份正經的工作。想要工作的話,那可能是數十年的寒窗,才有概率換一份。那個社會不需要努力奮鬥,它只需要天才,真正的天才。

 當然,那個社會如果放在現在,幾乎可以被稱為烏托邦。當大部分公民不再被剝削,他們反而爆發出了難以想象的生產力。那會兒真是日新月異,那些吃飽了撐著沒事幹的人們,總是會想整個大活兒。

 於是乎,那些曾經沉寂在歷史中的技術被人們發掘出來,然後在出乎意料的地方,重新開始發光發熱。

 換言之,當時的世界,需要的是創造力,而長骨其實是陷入了某個誤區之中。也許,當他想通這件事的時候,他會活的更輕鬆一些吧,就像現在這樣。

 “對了,你是第一次拉弓嗎?”長骨回想起剛剛的那一幕。

 李文嘉點點頭,他之前只玩過弩。

 “哦,是這樣啊。那我更正一點。你打的很棒,你他孃的真的是個天才。”

 碎星走上前,他拍了拍李文嘉的後背。

 幾人樂呵呵地聊著天,不知不覺中,他們穿過了城市廢墟,再次來到了隧道入口。他們走的路徑是條弧線,在這條弧線的左側,正是被江水填滿的彈坑。

 也就是說,他們沿著一顆核彈的彈坑邊緣,穿過了這座城市的一角。

 “從這裡可以過江,這條隧道直通對岸的那座山。可以走快一點,這裡很安全。”長骨介紹道。他又拿出了那根燒了一半的火把,重新點燃後,繼續前進。

 幾人在隧道里的速度不算慢,當火把終於燃盡的時候,他們便看到了隧道的出口。

 這裡是一處半山腰,附近的核彈頭將山坡炸塌了,露出了很多埋藏的寶藏。

 長骨將火把杆子收起來,隨後指著他們的北邊,說道:“看那邊的棕色植物,它們叫做油棉。它們的果實可以榨油,榨剩下的渣子有些像棉花,可以織布。我們的火把就是用它們做的。”

 “要收集嗎?”

 “不,我們沒有地方去種它們,所以暫時只能以採集為主。而且現在時節不對,馬上要十月了,時間過得真快。”

 他們跟著長骨轉了個彎,沿著一條小道,開始向北走。在路過那些作物的時候,李文嘉用背囊裡的密封袋,稍微裝了一點樣本。

 他們顯然打理過。這些叫做油棉的植物,附近的雜草全被清理了一遍,而葉片上甚至都沒有沾著多少雪沫。他們將積雪堆積到迎風處,改變了局部風向。

 讀書還是有用的,至少長骨的學識派上了用場。

 當然,熟悉這部小說的讀者肯定知道,這些所謂的油棉,其實和棉花毫無關係。所以長骨學到的那些知識,大部分都沒什麼用,唯獨能管用的,只有一種,那就是方法論,而且它已經是一百多年前的老東西了。

 幾人穿過這片低矮的植物,越過一個小山包,來到了一處山谷中。

 李文嘉瞬間就被這

裡的環境震撼到了。

 只見山谷中央,一棵巨大的銀杏樹倚靠在岩石上。散亂且粗壯的根系,像一隻巨大的手掌,牢牢地將土壤抓在一起。深綠色的樹冠遮天蔽目,扇形的葉片上凝結著一層冰霜,但卻異常堅挺。

 確實難得一見,銀杏是少見的,表面性狀沒有發生改變的樹種。它們不僅適應了戰前的萬物突變,現在又再一次適應了後核時代的殘酷環境。

 有些老東西總是這般堅強,總是以不變應萬變。

 這棵巨樹長得有些大了,比一般的樹要大得多。它可能是某個特殊的個體,李文嘉在震撼之餘,還是提取了一點樣本。

 山谷中有不少倖存下來的植物,所以這裡沒有被蘑菇佔領。長骨幾人在積雪中翻找著什麼,他們在教導年輕人辨識草藥。

 這並不奇怪,在戰前的時候,萬州確實是一箇中成藥產地。

 這裡就像一處秘境,李文嘉想象著。當陽光再次普照大地的時候,這裡又會是一幅怎樣的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