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雨如夢 作品

第八十二章及時趕回


 見手下的好兒郎沒有貪生怕死,都是一副從容就義的模樣,張遼很是欣慰,也很感動。有將士如此,夫復何求!

 只見,張遼邊感嘆,邊抽出長槍,也沒有什麼廢話,迎著蜂擁而來的西涼敵軍,就衝了上去。

 麾下的軍士,見主將第一時間衝上第一線,也不含糊。有馬的騎馬,沒馬的步戰,抹了抹臉上的鮮血,拿起手中的武器,朝敵軍前進的方向,發起了反衝鋒。

 這時候什麼吶喊和呼喊都是多餘的,什麼的樣的話語在這個時候都顯得蒼白無力,唯有沉默才是對他們最好的描述。

 皇甫嵩也沉默的看著這些赴死的冀州軍,作為敵人很是頭疼這些不怕死的。但是作為一個軍人,不得不對他們肅然起敬。

 在身處險地的時候,為了給援軍爭取一點時間,也打算在削弱一下敵人的戰鬥力,為後續部隊創造更好的條件。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也要死戰到底。其實張遼他們是可以安全撤離的,但就是為了主公的大業,才不得不堅守在這裡,爭取最後的勝利。

 對此皇甫嵩很有同感,這事要放在自己身上,自己也會這樣吧,或許吧。這事誰又說的清楚,只能交給未來決定,現在還是面對現實吧。

 面對著張遼帶領的敢死隊,發起的決死衝鋒,皇甫嵩倒是很沉著的應對。沒有向以前的慣例,選擇暫時後退,等他們士氣洩了之後,在發起進攻,剿滅他們。

 皇甫嵩反而親自上前督戰,和張遼大軍硬剛了起來,一步也不退,不管自己手下的死活。

 皇甫嵩這樣做,不是說他漠視手下的生死,而是他深深明白。自己手下不過是臨時拼湊起來的雜牌軍,論戰鬥力肯定不會是張遼他們的對手。能堅持到現在,不過是人數優勢和士氣高漲罷了。要是一旦後退,再想積累勇氣和戰鬥力,那就難了。所以面對著張遼的衝鋒,他選擇了積極應對,迎戰。

 這樣做的效果也立竿見影,雖然對自己造成了巨大的損失,但也給張遼他們造成了不小的損失。這一會,張遼率領的五千人馬就銳減到三千人馬,而且數量還在不停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