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第 25 章

    午時一刻。
 

    被關押數日的厲寒再次見到了陽光。
 

    八月的陽光似乎比七月要陰冷許多, 讓他感受不到絲毫的溫暖。
 

    他還清晰地記得七月末尾的那天,那個驕陽似火的日子。
 

    父王帶著他站在京郊的鳳凰山上,眺望著京城裡璀璨連綿的宮殿說“我兒, 那裡就是我們將來的新家, 以後, 天底下的事情就是我們說了算。”
 

    那時的他胸膛裡似有火焰在燃燒,以至於完全顧不上其他,輕易地拿起匕首,劍,刀, 任何他能拿到的武器去為自己和父親帶來勝利。
 

    才過去這麼短的時間, 那些就好像是上輩子的事情了。
 

    圍繞他的不再是驕傲和稱讚,而是憎恨和唾罵。
 

    厲寒並不在意。
 

    越是這種時候他越清醒,常年鍛鍊的身體令他即使在獄中受到了一些苛待, 也能在需要的時候爆發一波力量。
 

    他有足夠的條件做些什麼。
 

    況且,他即將見到父王的左膀右臂, 如今的軍隊統領張能將軍。
 

    對方帶了百精銳進城, 就算這些人被打亂分佈去其他地方,也能夠做些什麼。
 

    比如製造混亂來分散京城守軍的注意力, 為他清出一條能夠逃離京城的路
 

    厲寒思索著這些人該如何安排, 沒有注意到他所期待的張能將軍其實就在他左前方的不遠處, 以一種複雜的目光在看他。
 

    張能出身於世代為榮王府效力的世家。
 

    這不僅意味著他對榮王一系絕對忠心,也意味著他從小接受的教育中, 有關忠義的部分佔比很重。
 

    貴族用於塑造自身偉光正形象的那些聖人話語,偶爾也會騙到自己人。
 

    張能從小就有著極為清晰的未來規劃,並堅定不移地認為自己所思所行皆為正確。
 

    他跟從榮王來襲京城,是真的相信了對方那句“清君側”, 也是打心底覺得昏君無用,不如換自己的主公上。
 

    可這段時間以來的遭遇令他對自己的人生產生懷疑。
 

    盟友掉鏈子,主公身死,少主失蹤。
 

    他被迫帶著剩餘的人退出京城,藏身於離京城數十里外的山林。
 

    謝沉的檄文他可以不放在心裡。
 

    可郊外的屍骨,京城百姓的仇恨就在他的眼前,他無法說服自己“這是因為百姓受到欺騙才恨錯了人”。
 

    他親身參與了這場戰爭,也曾回望過倒地的無辜百姓。
 

    若最終取得勝利,還能說這是必要的犧牲,可付出和犧牲了這麼多後,只剩罵名,他不得不思考接下來的路。
 

    張能本以為少主是他未來的方向,可少主此刻眼中的戾氣令他心驚。
 

    他意識到那並不是一位仁主。
 

    另一批到來的人中。
 

    蕭雲將張曉的神色收入眼中,微微一笑。
 

    這位年輕的統領並沒有浪費她的苦心,見到精神飽滿,身體健康,被百姓痛罵指責卻仍舊自私冷漠的少主後,心中產生了不忠誠的想法。
 

    之前說過,每一個烽火戲諸侯的君王背後都有一個出餿主意的狗頭軍師。
 

    這裡要講的是每一個倒臺的大反派背後,都有一個心向光明的小弟,選擇棄暗投明,坑死自己的老闆。
 

    張能就是這麼一個心向光明的人物。
 

    原著中,厲寒利用女主逃出京城之後,故意與路上遇到的土匪發生衝突,將自己弄得一身傷再回到榮王的軍隊中。
 

    在那種情況下,張能自然是盡力照顧好少主,將對方培養成新的領袖。
 

    直到榮王攻破皇城,想要大開殺戒,他們二人才第一次出現分歧。
 

    蕭雲要做的,就是讓矛盾提前出現。
 

    讓厲寒死在這裡是保底。
 

    她能收服張能最好。
 

    即使不能,也要左右張能的選擇,讓對方在榮王的子嗣裡選一位構不成威脅的來繼承榮王遺產,再圖謀控制新榮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