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2 章

    蘇丞相一向是在不影響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廣結善緣,所以在榮王還沒有造反之前,他跟那位坐擁強悍軍隊的異姓王交情還不錯。
 

    他並沒有支持對方造反的意思。
 

    也沒有采取太積極的抗衡措施,只是第一時間將消息送進宮中,等待皇帝定奪,然後作勢遣散家僕,安排女眷,著朝服入宮。
 

    一派與國家共存亡的態度。
 

    實際上是去蹭保護皇帝的精銳。
 

    榮王打的是“清君側”的名義,沒有必要的把握不會對皇帝下手,所以跟著皇帝反而是最安全,最容易得到善待的。
 

    即使國師沒有成功退敵,他也不會遭遇太糟糕的事情。
 

    這些算計無人得知,但蘇丞相的態度屬實是取信了皇帝,因此皇帝罷免了太尉,卻沒有對他進行任何處罰,反而還給了許多賞賜。
 

    其他人也對他的“忠義”多有贊聲。
 

    沒想到太子居然會懷疑他。
 

    蘇丞相想到某封已經被他燒燬的,來自榮王的遊說信件,心中起伏不定。
 

    那封信來得比榮王軍隊攻城要早。
 

    也是因為他沒有及時給出回覆,才讓榮王決定立刻攻城。
 

    他當那封信沒有存在過,其實已有通敵之嫌。
 

    “謀反起兵,枉造殺孽,是神佛都不會寬恕的大罪,若有通風報信之人,必將受到懲處。”
 

    蘇丞相語氣很堅定。
 

    不管太子從哪裡得到了消息,也不管那些神神鬼鬼的,他將所有的痕跡抹除,那就沒人能挑出他的錯來。
 

    蕭雲笑著將此事揭過,又說要跟丞相借幾個人算整修都城的賬目。
 

    是的,兜這麼大一個圈子,她的終極目的是從對方手裡要到能幹活的人。
 

    總不能把這事交給太子黨,給他們中飽私囊的機會。
 

    蘇丞相驚訝於太子沒有趁機發展勢力的打算,但還是很給力地介紹了幾個能幹實事的人才給對方,又將榮王謀反有關的摺子奏報,記錄檔案命人全都送去太子府。
 

    蕭雲滿意地離開丞相府。
 

    路過坊市的時候還買了幾斤點心,命人查驗無毒之後,分給趕到府上幹活的幾位官員。
 

    “京城各處建築損毀情況在這裡,民眾損失的統計已經命人帶著衙門的人去辦了,諸位需要做的是給出整修和補償的方案,隨後統計需要的金銀,物資和人手,精簡成一封奏摺,孤明日送至父皇案前。”
 

    意思是要在明天早上之前幹完所有的活。
 

    已經好多年沒有加班的幾位老臣臉色發綠,覺得太子府的名貴茶葉都不香了。
 

    倒是來打下手的幾個年輕人神色振奮,一看就還抱有為國為民的夢想。
 

    任何年代,世上都不缺少熱血追夢的青年人。
 

    蕭雲在心中感慨,給他們灌了雞湯,又畫了大餅,確保他們能依靠精神食糧和點心茶水把方案肝出來。
 

    然後去辦另外一件也很急的事情。
 

    榮王世子再不抓就要跑了。
 

    進書房時,戴著面具,耳墜白羽的暗衛依然等在裡面,見她進來,便在墨衣拔劍之前跪到地上,將一個長條錦盒捧至頭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