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賽

    “”
 

    “連秋100分”
 

    “”
 

    連秋接過到手的試卷,放到一邊,一年級的試卷,拿不到滿分她可以說失敗了。
 

    隨手拿出筆在紙面上勾畫,回想昨天看過的資料繪製思維導圖完成複習,等老師說到總結部分,她也已經複習完畢。
 

    現在的生活挺好的。
 

    連秋慣性用素描的手法捏筆又頓住。
 

    畫不出來
 

    自從在收養那件事上發現了一點可疑的苗頭,連秋不得不重新審視如今還是個孩子的連漠,也不得不再重新整理過去的記憶。
 

    結果發現哪怕是她根深蒂固的習慣,作為常識的存在,追根溯源後竟然可能是面目全非。
 

    比如,她對畫畫的熱愛。
 

    如果說繪畫的天賦來自於穿書之前的職業生涯,那對畫畫她是如何抱有生命般的熱情呢穿書之前在繪圈她最後是失望封筆的,那樣的情緒沒有影響嗎
 

    而且在失去記憶的情況下,她為什麼會把愛好確定為之後的工作,要知道她從來不是理想主義者,穿書之前她也是三十多歲後有房有車有存款繪畫水平也達到一定程度才轉職的。
 

    想到曾經被排斥孤立只有連漠一個朋友後來的戀人,想到只有繪畫才能獲得的成就感,連秋伸手扶額,不願意把一些東西想的太過不堪。
 

    不過,她也同時鬆口了氣。
 

    那種程度的智商,她栽了純屬正常,人傻就要多讀書。
 

    像是現在,按部就班的讀書學習考大學補補腦子,衝一把說不定曾經理想的學校也是可以的。
 

    周圍的人際關係都還可以,宿舍裡氛圍好很多,雖然她還是不敢把老師借的資料書帶回去,但有儲物櫃在,貴重的東西絕對安全,她也不想試探,這樣的程度就可以了。
 

    金手指還在冷卻期,多用幾次積累資本,這次買房買車存養老金應該很快,努力點也許考大學的時候就可以了,畢業就旅遊開始養老生活。
 

    嗯,完美。
 

    等下課的時候,孫老師在走廊敲敲她旁邊的玻璃,連秋更開心了,她立刻會意,噠噠噠往辦公室跑。
 

    但和連秋的心情不同,被她再一次下定決心要遠離的連漠用力捏著卷子一角。
 

    月考之後調了座位,連秋那一桌倒是沒動,連漠則是和同桌拆開到了和原來相隔一個豎排的位置,因為個子距離黑板的位置不變。
 

    這也是連秋舒心的原因之一,教室裡座位錯開,回去的時候時間錯開,連漠確實從她的生活裡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