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缸和羊羔

    炭的體積意味著可以擺放更多的燃燒物。
 

    雖然不知道這樣做能不能提高溫度,但肯定不會降低。
 

    連秋取了陶土做了個倒扣的圓桶,不同的地方在於底下有許多小洞,塑形的時候用手指戳的,單看著像蒸饅頭時候往鍋里加的那一層。
 

    石頭圍成三面,把桶口朝上架在上面,石頭空缺的地方用來塞入大量的炭,只要把比桶口略大的陶盤扣於其上,桶內就是一個相對密閉的小空間,可以用來燒陶。
 

    不知道是陶土的加入的舊粉末,還是炭又或者是熱度在桶內疊加提升了溫度。
 

    當連秋在溪水邊熄滅炭火,冷卻後用樹枝夾開桶上的蓋子,裡面的陶器是肉眼可見的,連她都能看出的好,相對於之前來說。
 

    尤其是在眼前就有對比的情況下。
 

    裡面的是新制的陶器,外面的桶則是用舊方法做得,只不過加了些舊陶器粉末。
 

    連秋也不能肯定是不是粉末提升了成功率,畢竟之前不加的時候也有成功的,比如那個最開始使用的小碗。
 

    不過沒關係,她又不是專門研究這門學問的,有用就行。
 

    溪邊的炭火不斷燃燒,山洞裡除了灶臺終於完成,還多了一個新桌子,桌子上面堆放著5個新碗,6個碟子,3雙筷子和5個大小不同的水杯。
 

    一排比半個桶略小點的罐子擺桌子旁邊的地上,上面蓋了陶片防止落灰,裡面的都是燒開冷卻後的溪水。
 

    起因是連秋髮現之前裝水的竹節裡層表面有青色的不明物,長得有些像青苔。她這才想起溪水看起來清澈,裡面肯定有不少細菌,只能說幸虧平時都是煮熟才喝。
 

    但這樣還不行。
 

    連秋眼見得溪水由暴雨後的兩條手臂寬到了一條再到一半,就算是再遲鈍也意識到旱季將要到來。
 

    雖然不知道海島上旱季的具體情況,只從旱這個字就能知曉一些端疑。
 

    必須得儲存足夠的水。
 

    不知道旱季持續多長時間,按照一天一罐水,光飲用就得準備半個山洞,目前的空間肯定不夠,而且所用的時間也太多了,她還要考慮吃的。
 

    況且連秋不可能在如此熱的天氣里長時間不洗漱,現在水源充足她已經不是很舒服了。
 

    洗澡洗臉都是清水,刷牙用的是形似柳條的那種枝條掰出嫩的地方擦一遍漱一次口,花的時間可比三分鐘多不少,效果卻遠遠比不上從前。
 

    連秋想到自己在鄉村的時候小院裡裝水的大缸。
 

    她得趁小溪還有不少水的時候趕緊做出來。
 

    這麼大的陶器肯定還是要用原來的法子,想到曾經低的可憐的成功率,連秋做足了玄學準備。
 

    首先是陶土。
 

    連秋專門用新方法做了一批陶器,然後砸碎成粉末加入新陶土中。
 

    然後在塑形階段,用石頭打磨光滑表面。
 

    最後在燒製階段,樹枝都是選得整齊耐燒的,圍的格外厚實。外面還鋪了整整三層的炭塊,點火的後那瞬間,連秋拔腿跑了三米遠,因為火焰的溫度。
 

    連秋燒製的時間選在天矇矇亮的時候,等火燒的差不多了,太陽也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