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檀 作品

67.第六十七章

    慶熙二年八月十七, 趙翊親征西夏得勝歸來,終於御駕回汴京。
 

    此時御街封禁,從朱雀門至宣德門悉數禁行, 車馬皆不許過。更有禁軍三衛封人群於御街兩旁,隨即有報信官鳴鑼開道, 響徹汴京, 緊接著從朱紫至青藍的文武百官得了信, 無論王公貴卿,皆都著從省服, 靜候於大慶門之外。
 

    如此大的陣仗,圍觀百姓們看了,立刻便知是出征西夏的君上終於回京,皆都激動的候於御街兩側廡廊之下, 便是禁軍驅趕,也只是略退遠一些繼續等候。百姓們十分愛戴這位剛立了戰功, 雄才偉略的君上, 雖不能觀天子真顏,能離天子近一些也是願意的。
 

    昭寧的馬車本想穿過御街回榆林巷,也遇到了禁軍封路。
 

    她正翻著師父給的幾本棋譜時, 馬車卻停了下來。隨即樊月撩了車簾,問車伕“究竟怎麼回事”
 

    車伕姓胡, 年已半百,長年幫昭寧趕馬車, 聞言道“大娘子, 好像是禁軍封路了,要不咱們等一會兒”
 

    昭寧抬頭,看到前面御街果然禁軍封路, 可汴京的眾百姓卻都從街巷中湧出,小聲地興奮說話,聚集成了人流,將甜水巷堵得是水洩不通,都隔著禁軍的人牆不時地往御街眺看,這便是真正的萬人空巷了。
 

    昭寧看到這般陣仗,又聽旁邊過路的百姓說君上回朝這樣的話,她立刻反應過來,是慶熙大帝征戰西夏得勝後回朝了她心裡也一陣激動,沒想到,她竟能有機會親眼見到大帝,有離大帝這麼近的時候
 

    她同舅舅舅母一般,因大帝庇佑邊疆,收服西平府,又從小聽著大帝如何年少聰敏,年盛多謀的事,對大帝十分崇敬,可大帝這樣如日凌空的人物,向來只存在於書冊、父輩們敬畏的口中,後世的傳言中,她怎麼可能親眼得見過。就算是日後嫁給了順平郡王,入宮請安,也只是同太妃請安,並不能得見君王。
 

    她叫胡車伕“再將馬車趕近些,靠邊停下”
 

    自己則將繡墩搬到馬車門,叫樊月將車簾打起,等著看君上的儀仗什麼時候路過,看能不能見到君上的真容
 

    人群越發熱鬧,只見十餘著紫袍人開道擊鞭,隨即是浩浩蕩蕩的皇帝出行儀仗的駕頭、警蹕,身著紅錦團獅子衫的成百個天武官、手持軍械的御龍直軍士,這便是君上的車駕要來了
 

    謝昭寧眺目望去,周圍百姓亦眺目望去,卻只見八匹黑色的高大駿馬拉著一輛以九轉金龍貼身,只君王可用的高大華貴的輅車過去。那輅車便是十數人亦是能坐下的,兩邊則是護衛帝王最得力的內等子,選諸軍中最強健有力、武功高強之人侍衛之。
 

    後儀仗則是手持紅繡扇的殿侍,數千禁衛軍著重甲走在最後。
 

    但大帝大概就乘坐於轎中,卻並未露面。
 

    待皇帝的儀仗走過,圍觀的百姓們皆浩浩蕩蕩地跪下來,高呼吾皇萬歲。
 

    昭寧坐在馬車裡,略有些失望,畢竟並沒有看到慶熙大帝本人。但今日能離大帝這般近,昭寧還是極高興的,若是說給大舅舅大舅母聽,恐怕他們都會羨慕她。只等著君上的儀仗徹底過去,她才能回府去罷了。
 

    帝王出行的儀仗走過御街,進了宣德門,再過大慶門,十三道宮門皆大開,迎君王浩蕩的鑾駕回宮。到了大慶門外,文武百官們皆伏跪高賀。
 

    儀仗自大慶門入經蹕道過紫宸門。
 

    明黃色琉璃浩瀚無盡鋪開,皆被籠罩在日光燦燦之下,宮宇重重森嚴,漢白玉須彌座,肅穆莊嚴。垂拱殿外禁衛軍五步一崗,十步一哨。趙翊自鉻車而下,身著雲龍紅金絳羅袍,頭戴二十四梁通天冠。所有隨侍、禁軍也都伏跪下,登漢白玉須彌座而進垂拱殿,坐於龍椅之上。
 

    幾位朝中大臣也隨之趕到了,雖方才已經在外跪拜過。但是看到帝王高坐於龍椅之上,頭頂是花紋繁複的九龍出雲的藻井,這幾位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樞密院、三司使的最高長官,皆再度伏跪下去,行了大禮“微臣叩見君上,吾皇萬歲。”
 

    趙翊面容英俊,眉長而濃,背靠龍椅的姿勢閒適放鬆,他面上時常含有溫和的笑容,虛手一請道“諸位都是肱股之臣,我不在朝中半年,辛苦諸位操持朝務,請起。”
 

    尚書省尚書令高老大人忙道“君上為國征戰,收服西北,才是於我朝有大功,日後史書工筆,千古一帝定有君上之名。臣等不過忙些蠅頭小事,愧不敢受”
 

    門下省同平章事李廷秀李大人道“君上正當壯年,年輕有為,日後更是功績無限”
 

    樞密使顧進帆卻不喜高大人這諂媚至極逢迎聖意之人,但君上收復西北的確是大功績,因此只是對高大人輕哼一聲以示不滿,但又隨著眾位大人一起恭賀了陛下。
 

    趙翊卻繼續道“朕正有一事想查明,出征西北之事,朕常見党項之人手中兵器甚是精銳,非他們的冶煉水平所能達到。想讓諸位愛卿查明一二。”
 

    此言一出,三司使王信失色道“如此行為,豈非叛國之罪怕是榷場之中,一些我朝禁售的兵器被私賣給了党項人”
 

    顧進帆也聽此大驚,他這種沙場征戰之人,最是聽不得這等為了利益背棄國家之事,他也道“怎會有如此背國忘名之人,定要狠狠查明,將這些宵小揪出來不可”
 

    李大人卻道“顧大人切莫過激,查證之事須得慢來,不是喊兩句便可得。”
 

    顧進帆冷冷看向李廷秀,顧家與李家,一為文臣之首,二為武臣之首,按說並不該如此衝突。可李廷秀一心想削弱武官勢力,重文抑武。顧進帆卻想振興武派,兩人互相傾軋,互相爭鬥,便是人命也不是沒收過,這些年已是不死不休。顧進帆為何縱容了顧盛雲打言官,因那言官正是李廷秀的走狗,便非打不可了。
 

    趙翊則道“正是因此,朕已讓殿前指揮使整理成冊,你們回了值房,好生商議如何查明此事吧。另,朕已半年不在朝,諸位各門的呈遞表記得遞了內侍省與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