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九陵 作品

第45章 人和人是不能比的

“修行四條路當中,儒修其實是最與眾不同的一種,他們與人交手的方式也千奇百怪,可能同樣拿一把劍對敵,可能只是一根筆,甚至是墨水落在紙上就可生出殺人利器,儒修用讀書修行,心所至處,境界便緊隨其後,所以儒修第二境叫做明心。”

 “儒修講究做事無愧於心,比如其他三條路的修士做錯了一件事,可能心中會有愧疚,但對於日後的修行路基本沒有太大影響,可儒修若是做了心中有愧的事情,若不能拐過這個彎,以後一輩子都無法再有寸進,所以儒修也是四條路上相對數量最少的。”

 “只有問心無愧,才能身負浩然,最終成就聖人境。”

 顧春秋微有感慨,顯然對於儒修是比較側目的,雖然四條路確確實實沒有高低之分,可儒修的確是有其特殊獨到之處。

 “最後就是武修,武修第二境是為開脈,使用本命種子打通人體內最重要的十二條經脈,便是入了開脈境界。”

 顧春秋說的很詳細,李子冀也聽得很仔細,終於算是對於修行有了一個較為完整的認知,的確,這樣看來的話修行到哪裡絕大多數情況都是要靠自己的,師父的作用在於給你當保護傘,給你提供資源,在你疑惑的時候幫你解答問題,並不是說每修行一步都要師父去手把手的指導。

 “既然修行起來都是差不多的,為什麼同境界會有強弱之分?”李子冀問出了一個自己沒太能夠理解的問題。

 就比如武修,每個人都要打通十二條脈絡,又沒有老百姓口中流傳的所謂強弱功法的影響,強弱差距為何能這麼大?

 比如鄧九齡,同境界以一敵三,沒有任何壓力。

 顧春秋伸出四根手指:“四個原因。”

 “首先,還是老生常談的,天賦問題,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用武修來舉例子,同樣是十二條脈絡,你的粗一些,我的細一些,粗一些所能夠使用的力量自然就要比細一些的強大,這是很淺顯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