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終南山中(第2頁)

 就可以學習教中的武功,並且有專門的長老教授。因此邊志恆開始的時候,頗為積極,每天都耗在教授的長老那裡。

 不斷地學習請教,因為他穿越來的時候才剛從學校畢業,因此還保留著學校裡學習時做筆記的習慣,向長老請教時還認真的做筆記,到成了重陽宮裡的一景。

 後來經人提醒,才知道在全真教裡學習武功可以,但都是口傳心授,不著文字。說穿了就是隻能記在心裡,不可以寫在紙上的。

 明白了這點後,在人前邊志恆是不敢記筆記了,但是私下回到住處,該記還是得記,畢竟這是他的學習習慣,改不了的。

 上課認真聽講,做筆記,課後背誦默寫,平時多加練習,這一套一直堅持的學習方法,不但讓他考上了好學校,甚至如今練武,也讓他嚐到了甜頭。

 自古學武,大多是從小就開始拜師練習,因為練武憑依的是人的根骨資質,這東西基本決定了一個武者的武功天花板。

 而成人根骨早已經長定,若是成年後才開始學武,除非是天命之子,否則成就有限。因此全真教裡和邊志恆一起學武的,大多都是些十一二歲的孩子。

 和他一樣年紀的弟子,大多都被打發到別的地方,做些掃灑的雜活,給口飯吃,權當是養個雜役弟子了。邊志恆因為推薦人頗有些來頭,教中長老不好做的太過,因此才同意他跟著學習的。

 邊志恆已經二十出頭,早就過了學武的年紀,因此也沒有師傅重視他,自然也沒有人告訴他中間的彎彎道道。

 看在他學習頗為勤奮,對待師長頗為禮貌的份上,教授的長老也沒有藏私,不過也就是一視同仁的待遇了,反正就是如果你開口問到了,我可以給你解答,若是沒有問到,那我也不會主動講解的。

 這種態度和邊志恆以前學校的老師一樣,反正都是靠自學,邊志恆早就習慣了,所以他才會做筆記的,甚至到重陽宮裡的藏經閣去查資料。

 當然這些資料都是些道藏經集,不過全真教的武功屬於道家功夫,裡面有許多難懂的道教專屬詞彙,若是不知道意思,甚至連秘籍都看不懂。

 靠著這股專研的勁頭,邊志恆用了三個月,就把理論知識給搞明白了,並且武功招式也全部學會,並且練習的相當熟練。

 這不是因為邊志恆如何聰明,實在是全真教的武功就那麼幾種。全真教立教不足百年,論及底蘊的深厚,和武林別的門派比起來,實在不足為道。

 像武林大派少林,立派已有六七百年之久,底蘊深厚,光是號稱絕技的就有七十二項之多,派中好手更是不知凡幾。

 而全真教這方面就差的多了,武功只有七七四十九路全真劍法,一氣化三清,定陽針和同歸劍法。輕功身法就一門金燕功,掌法有履霜破冰掌,拳法則是一門空明拳。

 這幾種武功光學招式還真難不倒邊志恆,但是在武俠世界,光有招式沒有內力,那就是虛有其表而已,用此和人爭鬥,多半會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