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你敢答應嗎 作品

第147章 跌跌撞撞(一)(第3頁)

 “錦繡莊。”鄭直以手撐著腦袋側臥一旁,拿著酒杯輕搖“契書等收了莊子就送來給娘子。”曲終人散之後,李娘子自然打發了大舅子出去。李遇陽不喜俗務,沒多久也找了藉口離開,然後就由李娘子和鄭直當面鑼對面鼓,合計買賣。繡莊的買賣鄭直沒打算瞞著,至於當鋪和貨棧則一個字都沒有講。

 “東關那個?”李娘子扭過身詢問,顯然聽過這家店,亦或者別有內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娘子也曉得?”鄭直一飲而盡“這家院子很大……”

 “得了,另尋地方吧。”李娘子一把奪過鄭直手中酒杯“這銀子打水漂了。”

 鄭直一愣“為啥?”

 “那是趙王府上蔡郡主的儀賓李瑜的產業,跟你一樣,是個無賴子。”李娘子沒好氣的回了一句“你啊,也就在我身上逞逞威風,這做買賣真是不成的,那銀子怕是要不回來了。”

 鄭直沉默不語。他懂為何這張明明本金連還債都不夠,譚郎卻遲遲不收鋪子了。也就是講,他被譚郎給坑了,關鍵人家似乎提醒他了,可他還是主動的,自以為是的跳了進來。

 李娘子反而為鄭直倒了杯酒,送到他嘴邊“若不然明日我去……”鄭直卻已經封住了她的嘴。

 這一次,鄭直如同換了一個人,不再是溫文爾雅的美少年,而是橫行無忌一莽夫。

 滿地傷,落葉飄零斷人腸,不解離別苦,空留枯枝伴夕陽。

 因為這一耽誤,直到下午鄭直才懶洋洋的從李家出來,然後帶著朱千戶和劉三出了門。

 “你這廝好不懂規矩。”滏字號是一家貨棧,不過並不是經營陸路運輸,而是河運。東家是一個年輕人,都不拿正眼看對面之人“俺都講了,過段日子就會還。咋了?想逼死人啊?要錢沒有要命不給。”

 “唐東主可不能這樣啊。”中年人委屈的哀求“人家都講譚郎已經把你的鋪子贖給了旁人,俺的賬也不多……”

 “住口。”杜東主一拍桌子,站在他身後的幾個膀大腰圓的壯漢立刻站了出來“俺不管他譚郎把賬贖給了誰,俺爛命一條,大不了濺他一身血……”

 坐在對面茶寮角落裡的鄭直皺皺眉頭,果然,好東西卻沒有人要,是有原因的。端起茶碗一飲而盡,起身向外走去。

 另一張桌子旁的朱千戶趕忙追了出去,劉三則趕忙拿出錢會鈔。

 “小的剛剛打聽了,這位的爺老子生前在湖廣做過參政,回來之後,置辦了不少產業,偏偏就這一個兒子。他老子在的時候,尚曉得收斂,自打三年前人沒了之後,整日間吃喝嫖賭,產業都敗壞了。 ”劉三湊了過來,將打探到的消息抖摟出來。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鄭直不由想起了他謄抄的《大觀園》中的一句話。原本以為在京師學了些本事,到了地方上就會如魚得水。此刻才懂,他要學的還有很多。

 “五郎何必唉聲嘆氣。”朱千戶低聲道“不過就是個潑皮無賴,不要講五郎,就是隨便找個三郎這樣營生的也能應付。”

 鄭直狐疑的看向一旁的劉三“此話咋講?”

 “大郎的意思是,這種耍渾的光棍,最怕的就是真正豁的出去的人。啥人豁的出去?在衙門坐在公房裡的。”劉三解釋道“破家縣令,本鄉本土的皂役胥吏隨便一個都能弄死他。”

 “這咋可能?”鄭直對於知縣和胥吏等可以整治這些光棍,啦唬沒有一絲懷疑。卻感覺劉三和朱千戶講的太過誇張了,弄死了人,那可不是小事。

 他熟讀《大明律》,裡邊對官員錯判等都詳細列明瞭一系列的處罰。就算如今《問刑條例》出來了,可以用錢贖罪,也會影響仕途。千里為官只為財,何苦惹出人命?

 “五哥可聽過‘淹禁’?”劉三沒有反駁,而是直接道“抓了人,不聞不問 ,若是沒有人給送飯,餓死了也活該。”

 淹禁,指的是刑部、都察院、州縣等衙門在受理案件之後,對犯人長期監禁而不判決或已判決卻不執行的行為。

 同時按照律令,罪囚除非家遠不是本地的,否則需每日由家人提供衣食。

 自古以來,淹禁就是朝廷明令禁止的行為,而家屬提供衣食,則更多是為了威懾不法。可是‘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再好的制度,也需要人來執行。有時就連廉吏也不能免俗,為了懲惡揚善,經常有淹禁本地光棍以至於餓死甚眾的事發生。

 鄭直想了想,笑了“去彰衛當瞧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