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醒無痕 作品

第352章 奉王之命,馳援井陘關!(第2頁)

 漢王楊諒手下大將劉建,率領人馬,在井陘關包圍了守將張祥,並奏報漢王,不日即可拿下,繼續揮師前進。但是張祥也是一名悍將,雖然幾次慘敗,只能退回關內死守城池,但是已經無路可退的張祥,及時冷靜下來,率領手下將士,齊心協力,死守井陘關。

 劉建將井陘關團團圍困,持續的攻打,雙方僵持了一個多月,劉建也沒有將井陘關拿下來,於是徵得漢王同意之後,開始調集附近各州人馬,前來增援,隊伍很快擴充到七八萬人。張祥手下人馬損失本來不小,卻一時沒有援兵相助,形勢變得岌岌可危。

 並肩王楊林及時派人傳信宇文成都,命其率領部下人馬,火速馳援井陘關,宇文成都接到命令之後,日夜兼程,火速趕往井陘關。

 井陘關,古人謂其地四面高平,中部低下如井,因稱井陘。實際上,“井陘”是太行山內一條隘道。那裡有滹沱河支流綿河,橫穿斷裂谷流出,其沿河隘道使是“井陘”。井陘兩邊石壁峭狹,車不能放軌,騎不能並行,險峻難行。並陘關揹負太行,遙對華北平原,扼晉冀交通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為兵家必爭之地,自漢以後,就在此地設置了關隘城牆,駐紮此地。正因為如此,漢王楊諒才會召集各州兵馬,增援劉建,只要劉建能夠拿下井陘關,大軍就可直入燕趙之地。

 井陘關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自然在此發生了很多的經典戰爭。最著名的,當然就是楚漢之爭時期,韓信的井陘關大捷。

 楚漢之爭,項羽在彭城擊敗劉邦,被動局面下,劉邦採納張良計策,以虛張聲勢與項羽僵持,分兵伐代、趙、燕、魏等地的諸侯勢力,以達到從側後方襲擾項羽的目的。

 韓信率領人馬,連續消滅了魏、燕、代,最後在井陘關一帶,與趙軍遭遇。趙軍將領陳餘手下的將領李左車建議,據險死守,堅壁不戰,與張耳、韓信軍周旋相持。韓信、張耳求戰不得,後退無路,時間一久,必然大敗。

 剛愎自用的陳餘卻不聽勸告,認為韓信兵力不足,且遠道而來,疲勞之師,不足為慮,主動出擊,一樣可以大敗韓信,於是率領大軍列好陣勢,準備與韓信決一死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