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 作品

第255章 皮島抗戰(二)(第2頁)

 很快袁安邦就支持不住,被當先突入的楚繼功給直接砍死。楚繼功派人呼喊口號:

 大明人不打大明人,投降不殺。

 這是楚繼功與張鹿安交談過程中,張鹿安反覆傳遞的理念,那就是一定要給敵人希望:

 只要是投降,就能活著!

 袁安邦被殺後,他的部下鑑於楚繼功的寬大政策,加上時間太過於倉促,他們還沒有來得及剃頭,跟著袁安邦造反也是無奈之舉,對清軍的忠誠度不高,大部分士兵都是放下武器投降。

 楚繼功將俘獲的四百餘俘虜交給張鹿安看守,然後帶著親兵繼續馬不停蹄地向南面的後港一帶支援作戰。

 由於楚繼功帶隊趕到的及時,清兵還在忙著鞏固灘頭陣地,並逐漸向內陸進軍的情況,楚繼功知道白登庸戰敗或者逃跑了,也不搭話,直接下令部下騎兵從側面衝入清兵的陣營當中。

 要知道清兵陣營中除了許爾顯的三百人算是精兵以外,具有很強的戰鬥力,吳忠孝的部下千餘人和王庭瑞帶領下的上岸水師的戰鬥力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遇到驟然而來的明軍精銳的攻擊,許爾顯還在指揮部下組織反衝鋒,希望能夠一鼓作氣打退明軍的進攻;但是作為他的戰友的吳忠孝和王廷瑞部就不同了,士兵們連頭沒剃,還沒有形成所謂的“威懾力”,看到精銳騎兵襲來,剎那間四散而逃。吳忠孝和王廷瑞欲哭無淚,只能退向一邊,然後命令親兵收集散兵。

 楚繼功抓住有利時機,命一親將去襲取後港碼頭,然後親率主力全力進攻許爾顯。

 許爾顯也是久經沙場的戰將,對於楚繼功的想法是看的很清楚,加上吳忠孝和王廷瑞的部下已經崩潰,對於本部的士氣打擊也是比較大的。

 許爾顯決定不再戀戰,而是且戰且退,向南邊的碼頭方向移動,不給楚繼功組織人馬將其包圍的機會。

 許爾顯部下士兵都是老東江的精銳,經歷了一系列的殊死搏鬥,自然知曉情況緊急,大家也都鼓起勇氣,發揮出了最大的戰鬥力,楚繼功一時半會也沒有撈到太多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