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庭前燕

聽到慶言說出這種話,王千書看向慶言。

 不曾想,慶言正在用一種近乎空洞的眼神看著他,讓他芒刺在背。

 同樣的眼神,他曾經看到另外一個人的眼中看到過。

 即便當時那人並沒有對他出手,依舊感覺自己被千刀萬剮一樣。

 王千書把飛鏢放在桌上,用手指點了點。

 “這個組織,從前朝便已經存在,名叫庭前燕。”

 庭前燕?

 慶言微微愣神,隨即反應過來。

 前朝,武者大行其道,文人備受冷落。

 那時的人們,以武為尊,朝廷百官之中也都以武將為主。

 與當朝不同,前朝以武為尊,三年進行一次武舉。

 武舉人,每次只有一個,更多的人是落榜之人,就被稱為庭前燕。

 那時候即便沒有取得武舉人,朝廷依舊會賜下一隻,由銀子打造的長尾雨燕,用於賞賜那些落榜之人。

 說是賞賜,不如說是一種羞辱,讓他們拿著這筆錢,去做些營生。

 畢竟,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其中含義,對於當時的朝廷而言,他們就是從門前飛過的一隻燕子,並不起眼。

 由此,江湖上就有人創立了當時的庭前燕。

 一直用長尾雨燕來當作組織標誌,讓他們時刻銘記朝廷對他們的羞辱。

 前朝武道昌盛,文人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

 當時的皇帝也是昏庸,在位期間頻繁賞賜異姓藩王。

 那些空有一身武力,卻不懂得朝政的藩王,自然管理不好政務,導致民眾怨聲載道。

 時間一久,藩王林立的弊端就就出現了。

 朝廷勢微,無法驅使藩王,即便皇帝召見,諸多藩王依舊是百般推脫,不予理睬。

 很快,前朝就就開始走向滅亡之路,藩王亂戰,加上天災人禍,導致民眾民不聊生,屍橫遍野。

 就在這時,淮河王何徵,文韜武略治理藩地有方,使得淮河民眾豐衣足食。

 看著在前朝皇帝昏庸無能,最終挾民願揭竿而起,推翻舊朝,改淮河為京都,創立大齊王朝。

 民間傳聞,當時的大齊先皇,在背後就受到庭前燕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