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夜路(第2頁)

 村民們負責養殖,官府負責銷路,至於運送人手,則是在整個縣集體招聘合適的青壯年,負責農產品往其他縣城運輸工作,其中同樣會有官府的人跟著。

 一開始只是一個雛形,並沒有村民願意嘗試,他們不能理解什麼是集體經濟,銀兩怎麼是大家的呢?那萬一有人幹得多,有人不幹活光領錢了,那可咋辦?!

 所以,措施一公佈,就遇到了不少的阻礙,更多的是冷眼旁觀,這導致朱縣尉好一陣都在等著看劉良的笑話。

 最後還是江村的村長最先站了出來,提出組織村裡幾個養魚的老手,在村子裡挖魚塘養魚。

 江村就是上次周安安去解決活人配陰婚的村子。那村長自覺自家村子之前的行事有些不人道,又聽說劉良成了新縣令,周神婆是縣令夫人,怕他們翻起舊事,給村子穿小鞋,於是積極地響應新縣令的措施。

 沒想到,本是打著溜鬚拍馬的想法,結果江村養出的草魚一點土腥味都沒有,受到了隔壁幾個縣的追捧,甚至還有酒樓的訂單。

 這可把江村村民激動壞了,也讓其他村子的人看到了機遇,於是大家紛紛拿出看家本領,希望自己村子的產業也能遠銷外縣。

 因為劉良的原因,很多村子的青壯年可以不用外出幹活了,在自己村子就能掙到錢,還能看顧自家地裡的糧食。

 錢家對於這樣的事情也很無奈,很多地主鄉紳確實流失了不少的長工。但是還好,總有一些家境困難,急需用錢的。

 言歸正傳,那五個長工拿了工錢,懷著希望,踏上了回村的路。

 緊趕慢趕,他們還是沒有在入夜時趕到村子,只能在附近的小樹林裡露宿。

 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村裡人出遠門就靠兩條腿,搭不上順路的牛車,就只能走回家。

 他們剛決定了露宿,就看到了不遠處小樹林裡有隱隱約約的火光。

 走近一看,原來那裡已經有幾個村民打扮的人,圍著火堆,席地而坐,吃著乾糧,有說有笑。